• “西蜀茶龙”的茶乡情——记雅安茶人王龙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6-04-29 来源:中国茶网 【字号: 】 浏览
       他,敬畏自然,醉心于茶,多年来,在茶文化的探寻之路上,成为一个虔诚的行者,跋山涉水,遍访茶山;行万里路,以茶会友。

      他,致力于茶文化传播,作为《茶风雅颂》杂志创刊者兼主编,历数年时光,梳整《大唐茶诗》,曾创办《茶商与茶客》、《茶界》、《茶尚》等刊物,并编辑出版《川藏茶马古道论坛论文集》、《成都茶馆物语》、《四川茶馆》等书籍;

      他是茶人,从茶的生长、采摘、加工、存储、冲泡到品饮,无不细微探索感悟,制出了蒙顶甘露、花茶、橄榄碳焙铁观音、红茶、生普、熟普、百年老枞水仙等茶品。

      他是藏家,纳古今茶器,藏千年文化,收藏了上千件茶器,从古茶器中去挖掘探索古人饮茶之法,品饮之道。

      这是茶人对王龙的“标准版”评价。

      3月18日,王龙回到雅安,到蒙顶山上拜访老茶人,了解今春蒙顶山的茶叶加工和销售情况。

      当天,在蒙顶山举行的一次斗茶选拔比赛上,记者有幸遇到了王龙,并听他讲述他对茶的热爱,以及浓浓的家乡情。

      人物简介:

      茶人王龙,号“西蜀茶农”,茶祖故乡雅安人氏,《茶风雅颂》杂志主编,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夏茶书院首席导师,成都市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担任多家企业文化顾问,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茶事活动,进行茶文化学术交流,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等多所高校讲茶文化,并在多个城市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在全国多次担任名茶评比专家评委,策划举办多场茶事活动。

      生于宝兴,11岁就会制茶

      3月18日早上,阳光灿烂,在春风拂面的世界茶文化发祥地蒙顶山,一场别开生面的斗茶比赛吸引八方游客。

      王龙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每位制茶人拿出各自本领,现场手工制作蒙顶甘露。

      “我在11岁就会制茶了!”王龙从热锅里拿出一撮茶叶说,他的记忆也回到年少时在宝兴的岁月。

      王龙出生于宝兴县民礼乡的一户裴姓人家中。最让他记忆犹新是,家门外有几棵老茶树,树有点大,也有点高。

      小时候,王龙一家都有饮茶的习惯。茶叶,需要他的制作,所以那几棵老茶树,每年都会迎接着他和父亲的光顾。

      土灶,烧火,手工制茶……每年的手工制茶,王龙都有参与。

      11岁时,王龙的身高已经能够采摘到老茶树的茶叶。在11岁那年的春节,他自己采摘茶叶,回家自己在土灶里手工制作了人生的第一份茶叶。

      “茶叶做得很好,父亲表扬了我。”从此王龙对茶更感兴趣了。

      王龙说,他能爱上茶,要感谢他的父亲。父亲当时是村里的教师,家里有很多藏书。王龙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历史书籍和各类文化知识书籍,这为他今后从事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随后中学和大学的求学中,每年暑假回家,他都会手工制作一锅茶,孝敬父亲。

      1996年,他在大学里第一次喝到了云南的普洱茶,更是喜欢上茶。

      1998年,王龙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四川青年报工作,他分管的口子正是茶叶。

      工作与喜好的结合,让他在茶叶领域的造诣越来越深,也开启了他在茶叶人生上辉煌。

      王龙说,他本应姓裴,因为他觉得“龙”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本应姓裴的他为自己改名“王龙”,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幺,家里人也同意了他的改名。

      不曾想,这个名字,在今后中国的茶叶界,会变得特别响亮。

      创办杂志,传播中国茶文化

      18日下午,参观完斗茶比赛后,在蒙顶山上,王龙四处寻找老茶树,当在智矩寺内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的茶树时,他欣喜若狂。

      到全国各地产茶区考察,寻找当地的老茶树,以及了解当地的茶文化,是王龙每到一个地方的习惯。

      王龙说,对老茶树的钟爱是乡愁的体现,也是工作的需要。

      1998年,他在四川青年报工作时,常常到省内各地产茶区采访茶农茶商茶人茶事。采访时,他结识了很多制茶高手和茶文化专家。

      每次下乡采访时,他都会虚心向当地制茶人请教制茶方法,向茶文化专家请教有关茶的历史,同时也收集当地的各类茶具。

      工作之余,他还专门向省内外著名茶文化专家拜师学艺,学习了全国各大类茶叶的制作技艺。

      研究茶叶制作工艺,推广茶文化,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人生目标。

      2003年,王龙辞去报社的职务,创办了一本名为《茶风雅颂》的茶文化类刊物。

      起初,他四处约稿。

      后来,他自己当记者,也当编辑。一次下乡采访,就是一周,还要爬山路,有时还只能在山上的棚子里住。在寻茶觅茶的道路上很艰苦,但他乐此不疲。他的足迹了遍布了中国各大产茶区,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有关茶的历史。

      “蒙顶山的茶和茶文化,在我的杂志上写得最多!”如今,王龙的杂志已是全国知名,而他的名气也在全国茶文化界很是响亮。

      他是全国茶叶界的专家评委,也是一些大学的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也常邀请他到学校报告厅讲茶。他的课,常常是座无虚席。

      王龙带着浓浓的家乡情结,也常常在讲课时推介家乡的蒙顶山茶。

      茶是他的最爱,也是他的毕生追求。

      家乡情结,致力推广蒙顶黄芽

      3月18日下午,王龙又来到蒙顶山手工制茶人黄学云的制茶作坊里,准备制作今春的第一锅茶。

      每年春季,王龙都会回到蒙顶山,用传统手工工艺,自己动手制作一锅蒙顶山茶。

      今年,他准备制作蒙顶黄芽。

      “我制作蒙顶黄芽,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不忘川茶的魅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蒙顶山茶。”王龙说,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茶最具代表性。

      然而,多年来,蒙顶山茶的品牌打造,一直没有达到众多茶人所期望的效果,尤其是蒙顶黄芽,很多人听到过,却很少人喝到过。

      王龙认为,不同时间采的茶有不同的特性。时令茗茶或补,或泻,或升,或降,以茶之特性纠人身心之偏,以求阴阳平衡。

      蒙顶黄芽,作为半发酵茶,正是体现了中医里面讲的阴阳平衡。

      “蒙顶黄芽不温不燥,不浓不艳,最有体现茶道的核心思想。”王龙将其核心思想归纳为一个“和”字。

      这是王龙对茶的感悟,也是对蒙顶山茶的推崇。

      王龙说: “一片树叶,一棵茶树,立于天地,含雨露,吸灵气,抵冰霜,御酷暑,用它生命的奇迹带给我们祝福。我们应当感恩它,用我们的心灵,用我们的身体,去真实的感悟它。”

      今年春天,王龙将和众多茶人一起,合力推介蒙顶黄芽,让蒙顶山茶在国内外市场更加响亮。

       
    更多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相关阅读
    资 讯
      七旬茶叶工程师:六十年的光阴谱写
      中国山东网讯 在福鼎白茶制作中,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茶叶工程师,他从学茶初始就坚持白茶的传统工艺,坚持自然萎凋,以保持福鼎白茶最初的样子,保证福鼎白茶最原始的味道
      思茅古茶第一人—何仕华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一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邦威"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
      世界茶王现身深圳安化黑茶深圳文化
      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安化黑茶深圳文化周即将亮相第15届深圳茶博会现场。 60家安化知名茶企(展览面积2600多平米)组成有史以来政府组团面积最大、参展
     
    赞助商广告
    最多关注
  • 本周
  • 本月
  • 全部
  • 专题推荐
    茶性必发于水品茶须讲
    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
    给参加爱心送考的的哥
    “你送考,我赠茶。”昨日我市一家爱心企业专程赶到前进公司征集点,给每位领取红丝带参加爱心送考的司机每人赠送了5
    【原创】儒、释、道与
    自古以来,中国深受三大思想(儒、释、道)的影响。在这三大思想中源发了很多关于人行为和思想上的观点,继而推动个人
    白琳工夫是什么茶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红茶也是一款茶名,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纯手工制作技艺十分高超和独特、优秀的产质,在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