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声静默已近百年,马帮也成了陈年往事。
旧时,人们牵着马从这里带走了无数茶叶,将它们运往世界各地。日前,记者再走一遍茶马古道,走进驮子茶包装的起源地——镇康,再体验一次千里迢迢路上的诗意与艰辛,所幸,还能闻到当年飘荡一路的茶香。
在镇康,做茶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镇康县忙丙茶厂(以下简称忙丙茶厂),由集体企业改制成立,它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不管茶叶市场火爆还是低迷,它都从容淡定的存在与发展着,不急不躁,似乎一切的竞争比拼都与之无关。或许,正是这份几十年来与世无争的执着,造就了忙丙茶厂的旺盛的生命力。
在茶香扑鼻的忙丙茶厂里,如今的主人彭金国为记者讲述了忙丙茶厂的故事。
带动茶农共富裕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也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相传,镇康县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曾经商贾云集,茶叶交易鼎盛一时,是驮子形式包装茶叶起源的地方,镇康县发展茶叶产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流传至今。30多年前,土生土长的镇康人彭国义深入了解了家乡茶叶的渊源后,想经营茶叶生意,希望能通过茶叶维持生计的同时,能做出好茶来,于是便创建了忙丙茶厂。
时至今日,彭金国见父亲年事已高,便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接手茶厂。彭金国从小在茶的熏陶下长大,对家乡的茶期望甚高,他希望把家乡生产的茶发扬光大,有一番作为。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裕了才算富,彭金国最想做的便是带动茶农共同富裕。
当前,由于茶树分布不集中,加上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制茶加工技术,茶产量逐年下降,品质欠佳。为了带动茶农增收,在彭金国的努力下,忙丙茶厂先后组织成立了三个合作社:马鞍山大包包合作社、尖山大包包合作社和玉鲜茶叶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让茶农加入进来,统一技术指导,种植生态茶园,忙丙茶厂以高出市场行情的价格来收购茶叶鲜叶进行加工,还有一系列的激励机制鼓励茶农按传统的种植方式与科学管理的方法来结合起来,提高茶品质的同时,以此形成规模化发展,与百姓互利共赢。
据了解,就马鞍山大包包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当前已经有36户茶农加入,并取得不错的收益。对于平均有二三十亩茶园的每家每户来说,每斤茶叶鲜叶能增加10多元的收入,都是一件大喜事。加入合作社后只要按照茶厂的要求来种茶、采茶,就会有技术指导、赠送采茶竹篓等活动,茶农是非常乐意的。
作为地方龙头企业的忙丙茶厂,目前拥有包括基地管理所长、片区小组长、管护技术员、生产车间技术员等52名员工,有红碎茶、功夫红茶、绿茶、普洱茶4条制茶生产线,有马鞍山镇康茗片、马鞍山茶苍茗珠、马鞍山驮子茶、功夫红茶、镇康绿茶等50多个种类。
不追名牌追名山
长久以来,不管茶叶市场如何动荡不安,忙丙茶厂都稳固如山。“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彭金国说。
品质源于名山。“一座茶山和一座茶山的茶的品质不一样。马鞍山的茶因为品质好,受市场价格影响不大,走超市,或者和其他公司合作出口欧美,价格都平稳上升,老客户很多,做茶不追名牌但追名山。”
马鞍山是镇康县最出名的茶山,也是彭金国最看好的。茶园在海拔1600米至1800米的高山上,无工业污染。茶园土地肥沃,不施化肥。所在地属亚热带高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夏凉,不宜害虫生长,不喷农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酝酿出高品质的茶叶,茶叶味香气足,氨基酸含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其中还有60亩独特的精品茶园,堪称精品中的精品。
这片茶山被誉为镇康最优质的茶山,历经无数的风雨洗礼,仍然坚韧不屈。在这里,有一棵茶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被叫做“马鞍山茶王”,在它的呵护带动下,一代代茶农们纷纷背起竹篓走向茶园,采茶、炒茶、晒茶、压茶饼。茶在他们的眼里不再只是一杯好喝的饮料,而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贵礼物。是她养育了他们!
近年来,镇康县把茶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按照“基地良种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建基地,打品牌,提效益,促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忙丙茶厂顺其自然地成了示范种植基地,人工除草、施农家肥、一芽两叶和背篮子采摘,这些都是必须要做到的。对于古茶树和精品区来说,还需要保护性采摘。
在追名山茶的路途上,忙丙茶厂拥有生态茶园2640亩,周边农户拥有生态茶园12890.85亩、零星老茶园14360亩。集茶叶“栽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私营企业。拥有生产加工普洱茶、绿茶和CTC红碎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玉鲜牌是镇康县忙丙茶厂生产经营的茶业品牌,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茶叶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结合文化创特色
“身在深山,走向世界!”好茶产自深山,但如何才能拥入世界的怀抱,是彭金国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告诉记者,经过父辈几十年的打拼,茶厂也算小有规模,可他并不满足,接手后他加强了对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竞争、人才培养、科技储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扩展销路,完善销售网络,进一步做精企业。
怎样才能突出重围?彭金国想到了把民族文化与茶文化结合起来,创造镇康茶的特色内涵。“这是我们最好的红茶,用传统工艺制作,香气纯正,汤色鲜亮,滋味醇厚,但价格却低得很多,为什么呢?我们缺文化。”彭金国不无忧虑地说道。
茶叶深植于中华文化之中,缺乏了文化包装的茶叶再难进一步发掘价值,他开始有了新的更远的想法。“我们的茶叶生态环保,我们的茶园风光无限,我们的人文景观也是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更是别具魅力,如果把这些串联起来形成独有的茶文化,一定会更加吸引人。”
彭金国告诉记者,他心中揣着一个梦想,就是在不断扩大茶叶种植和生产规模的同时,将茶产业与镇康的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茶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展示的细节当中,两者融为一体,丰富茶产业的内涵。镇康有23个少数民族,还可以把少数民族的工艺用来做茶的包装,同时也宣传了民族文化。
当然,马帮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忙丙茶厂里,记者看到了马鞍一样的纯手工工艺品茶叶包装盒,十分精致,古色古香,与镇康茶的韵味极为相配。
听着彭金国的一番话,记者有了一些全新的感受,古人云“大隐隐于市”,隐藏在边疆地区的这个有些不起眼的茶叶生产企业,却用不平凡的举动正在把临沧的茶叶推向了更加广泛的市场,赢得了四海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