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都匀螺丝壳摆忙乡摆忙村。
张子全两口子轻快地爬上顶楼。那里是他们做手工茶的地方。
顶楼有两间屋,大的那间最醒目的是几口炒锅一字排开。小的那间是柴房,堆满了新劈的柴禾,悠悠弥漫木头的清香。
张子全的老婆徐菊昌拉了个板凳坐在一口灶旁边,开始生火。
都匀毛尖手工茶炒制杀青后的要诀是“一锅到底”,一气呵成,因此,火候的拿捏变得举足轻重。火工的配合和默契相当重要。自从徐菊昌嫁入张家,两口子这样搭档做茶已经25年了。
锅底逐渐红起来。杀青后需要160度的大火。张子全用经验感知。他的双手在热锅中揉捻烫了很多泡,留下了黑色印记,也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3分钟过后,杀青迅速结束。
“揉捻火”。张子全对着墙上的洞说。
墙上的方孔,是两口子在40分钟炒茶时间中交流的通道。
徐菊昌迅速往熊熊燃烧的火上盖了一块铁片。
75度要维持20分钟。
徐菊昌身后有大大小小木材块。她熟练地从中夹出大块的青木冈木。青木冈木块燃烧缓慢,但热力持久。
都匀毛尖标志性毛毛产生是在提毫环节。锅温不到一分钟要升到100度-120度。徐菊昌把铁片取出,放进杉木块。杉木块燃烧迅速提温快。
这时全凭张子文手背手掌接触茶的感觉。这就是老炒工的价值体现。
最后一个环节是都匀毛尖“风干”,在锅里焙6分钟。
从7岁起,张子文就开始站在锅边看爷爷炒茶,用茶钱换取生活用品。到他49岁,一个晚上最多只能炒制8斤。
张子文一眼就能看出收来的茶青是否来自螺蛳壳山:芽头黄亮黄亮的。“如果是绿色就是施过肥的。”
传统的都匀毛尖制作涉及到很多人工费用,比如烧火工一般从一斤茶叶中提取10元。有时张子全16岁的儿子也帮着烧火。一晚上支付炒茶工的费用是300元。像张子全这样的老手,一斤茶青炒出2到2.5两。新手碎茶和茶末多,通常只有1.5到2两。
2012年,为了解决夏秋茶的利用,在政府的号召下,张子文开始学做红茶。去年做了400-500斤,一斤大约600元,都卖给了来山里旅游的外地人。
虽然红茶花时间,但是两口子就能做好几百斤,不需要增加人手。而做两斤都匀毛尖茶,张子文都得请人。
张子文下大力气投入做茶市2008年政府出台了发展茶产业政策,每亩补助价值1000元的茶苗、肥料等。那一年,张子文一口气做了200亩。现在有茶园800亩,其中近500亩到丰产期。
2009年张子全带领几十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当时入社的有150亩茶。现在已经增到900多亩。
作为传承人,他一年要培养10多个徒弟。市政府要求他每年培养40到50个徒弟。
“愿意学炒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张子全有些高兴,说明这个行业做得。
关键词:都匀毛尖 张子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