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古代帝王给当代人封赐,可以记“敕赐”,给已故人物的封赐应称为“谥号”或“谥赐”,或者记为追封。这也是文理不通、虚构的疑点之一。
第四,皇帝封赐僧人的多为“某某大师”,如宋代杭州高僧元净被敕赐“辨才大师”,至今没有发现已故僧人被谥赐为“某某菩萨”的。而《行状》中正文说是“敕赐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像”,附注则说“敕赐普慧妙济菩萨”,古代记载皇帝封赐不能随便更改,否则便是篡改圣旨,士大夫非常重视,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随便乱写。“菩萨像” 与“菩萨”完全是两种概念,两说不一,前后矛盾。
“吴理真虚构说”特征之三:《行状》无撰、书、刻作者名号,无立碑单位,无名氏碑是好事者虚构伪作的重要特征
自古以来,树碑立传是中国文化中的大事,尤其是古代,树碑立传很不容易。就立碑来说,一般落款都有撰文、书写、刻石者名号或立碑单位。《行状》无撰、书、刻作者名号,无立碑单位。如此无名氏石碑,无疑是好事者虚构伪作的重要特征。可以说历史上少有或没有以如此无名氏形式碑刻,记载重大历史人事的。试想,如果不是伪作的好事者心虚胆怯,会留下这样的无名氏碑刻吗?
“虚构吴理真”特征之四:吴理真画象很不严肃,甚至有些邪气
众所周知,在传世的古代画像中,各种文献出现的僧人,除了反面人物,不管半身或全身画像,尤其是高僧大德,无不庄严端正,一身正气。而《行状》描绘的吴理真形象则很不严肃,甚至有些邪气,这也是“虚构吴理真”的疑点之一。
有人可能会说,这可能是临摹的《金石苑》作者没有画好,这只是猜想而已。刘喜海不仅是官员,更是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书画同源,他能临摹各种石碑上的书体,充分说明他良好的书法和绘画功底。再说《金石苑》是刊印的,作者一定会非常重视,如果个别人物没有画好,完全可请丹青高手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