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山西茶商驰名中外,由国内南部数省运转俄罗斯、外蒙古的茶叶几乎由晋商垄断。据《茶叶杂咏》一书记述:“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运河南再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这里“江西转运河南,运销关外”就是指由江西河口运至河南赊店,再由此运往关外。当时山西茶商还大量采买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湖北蒲圻等地茶叶,形成批量后,大都由水路运抵汉口,由汉水至襄阳,转泗水(今唐河)北上达赊店,再由赊店改陆路,用马匹驮运北上,过平顶山、洛阳,渡黄河,入太行,穿过晋城、长治,出祁县,再经太原、大同分别到张家口或归化(今呼和浩特),然后换乘骆驼,穿越戈壁大漠和外蒙直至俄蒙边界的“买卖城”恰克图或库伦,与俄蒙商人进行面对面地贸易,由此形成了中外商品贸易史上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著名“茶叶之路”。
在历史上这条“茶叶之路”中,赊店是最重要而又非常关键的中转站。号称山西“外贸世家”,在恰克图开设“四大玉”的榆次常氏家族,与俄蒙贸易的茶叶就是经赊店运往恰克图的,常氏家族享誉中外的玉字号大德玉、大泉玉、大升玉均在赊店有分号。据中华民国十二年《重兴山陕会馆碑记》记载:大德玉、大泉玉、大升玉分别捐银50两。同时,捐银的还有盒茶社4500两,蒲茶社260两,兴隆茂茶店50两等。由此可见,赊店经营茶叶客商之多,数量之大,财力之强,在贯通南北、购销中外的“茶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