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到7月4日,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栏目,连续五集播映了《武夷山茶文化》,其解说:“当时的江西河口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由于武夷茶销售河口镇得以繁荣。”这里的“当时”是指明末清初。可明代中叶,江西上饶铅山河口已然是中国纸茶贸易中心了。山西、河北、内蒙、湖南、湖北、河南、福建、江西等省区文物局长和专家学者在河南赊店古镇召开研讨会,共商“中俄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计,达成了《“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赊店共识》,并认定了“南船北马”(茶叶运输方式)的“万里茶路”第一镇为江西上饶铅山河口古镇。“万里茶路第一镇”,给了铅山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河口茶市通天下”
铅山地处赣闽结合部,山水相连如唇齿相依,自古是中原入闽商旅必经之路。河口古镇商业的繁荣,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在水运交通时代,位于信江河畔的河口古镇向南贯通闽江水系,向东贯通钱塘江水系,向西向北贯通鄱阳湖水系和长江,因而成为中国东南的商业重镇。
“河口茶市通天下,河红帮茶师遍中国。”这是明清时期茶界流行的名谚。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对此是这样记载的:“(明清)河口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许多茶商就在河口收购茶叶,不再前进了。……中国各地商人都到河口购茶叶,或者把茶叶运往其他各地。”《中国茶乡之行》的作者R·Fortune写道:“英国商人也来自行据此采购河红茶。”当时,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不畏关山辽远,千里迢迢奔至河口贩运茶叶。其中的河红茶成了国内最著名声的红茶和“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上饶地区志》)。从现有的史料看,闽浙皖赣边山区,是中国红茶发源地,由于集散地在河口镇,故名河红茶。河红茶,是中国红茶的鼻祖。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记载,十八世纪欧洲运往中国购买红茶的白银达1.7亿两,当时出口到欧洲的红茶全部是河红茶和崇安红茶,而无论是崇安红茶,还是后来修水的“宁红”、安徽的“祁红”、湖北的“宣红”、湖南的“湖红”、广东的“英红”、浙江的“越红”、江苏的“苏红”均是“河红”问世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红茶,都是由“河邦茶师”传授的技艺。据文献资料记载,1930年前后,在上海制茶的河邦茶师还有300多人,安徽祁门河邦茶师有100余人。河红茶还是中国打响世界的一张名片,它曾被西方人奉为至尊名茶,誉之“茶中皇后”。西人“能品一盏,竟不问价。”其爱河红茶,几乎到了如痴如醉地步。英国人诺顿说:“喝正山小种红茶胜过饮人参汤。”诗人拜伦喝过红茶后在他的长诗《唐瑛》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变得那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中的红茶”。17世纪的英国,绿茶每磅售价16先令,而红茶则要30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