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羊城归来话茶市”系列随笔的最后一篇,想聊聊行业的变化,以及那些变化后面的力量。
“码”儿哎,你慢些走
这次在广州茶博会感受最明显的大变化就是以二维码为标志的新技术、新方式在行业的应用。2012年的11月,我第一次参加广州茶博会时,二维码在参展企业中应用得还比较少,广州一家二维码技术开发应用公司还到会上做宣传和推介。短短一年时间,二维码已经在茶行业得到认可,在茶博会展馆你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企业在力推自己的二维码。
仔细观察发现,喜欢推二维码的企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大都是还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的中小型企业热衷于此,而那些大型茶企似乎没把二维码当做什么稀罕物;二是热衷玩新技术的企业视乎没有把产品作为重点,而是把二维码作为敲门砖,用各种赠品、奖励诱惑人们扫描自己的二维码;三是这种活动效果很好,尤其是有赠品的企业二维码前排起长龙,连小孩都手执一部手机热切地等待着。由此我想到二维码的普及与推广将会席卷全行业。过去哪个正规的产品没有条形码?未来,二维码不仅涵盖了条形码的识别功能,更是通过手机用户与广大消费者建立产品信息联系与互动的便利渠道。
客观讲,茶行业与众多快消品行业比,在二维码应用上已经慢半拍了,那些现在还悠悠于二维码之外的茶界大佬们,估计很快就会被甩在新技术应用的赛道后面,到那时恐怕要唱“‘码’儿哎,你慢些走慢些走哎……”。可别人肯为你慢下脚步吗?
朱元璋为什么能改变千年饮茶方式
是什么在驱动茶行业二维码应用的火爆?我们先穿越到600多年前,看朱元璋如何改变中国数千年饮茶习惯,并影响到今天的你我。
我们的饮茶习惯大致经历了从煎饮到冲泡、从团饼到散茶的过程。最初人们把茶叶直接放在锅里煮沸,后来,人们把茶叶碾末制成饼茶,宋代的饼茶制作达到极致。饼茶除了制作费时费力,饮用也繁琐不便。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加工繁难、造价昂贵的饼茶,只接受散茶为贡茶,提倡喝全叶的煎茶,饮茶时不再碾成粉末,而是全叶煎或冲泡。于是由散叶茶全面取代饼茶,延续了1000年的饮茶方式为之大变,而且成为600多年来主要的饮茶方式。
朱元璋为什么要做出这种改变?有专家说为了让国家从战乱后百废待兴的凋敝中恢复过来。粗看有道理,但细琢磨又不全对。隋亡唐兴、宋结五代,哪个不是经历无数战争而后百废待兴?也没见改变饮茶方式,为何到了朱元璋这里就成为一条理由?我觉得还与朱元璋个人的经历有关。朱元璋是有名的穷出身,父亲饿死连棺材都买不起,他自己做了和尚也朝不保夕。做了皇帝以后有条件讲究了,但他长期艰苦生活中形成的简单快捷的饮茶习惯还是占据了上风。珍珠翡翠白玉汤是民间故事,说的是他的饮食偏好,但可印证他的风格和追求。另一方面,为什么宋代盛行的“斗茶”到明中期就绝迹了,这也说明朱元璋的选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那就是由简入繁再到删繁就简,人总是追求快捷简单的。
如果能穿越到未来
我们再从朱元璋时代回到今天,二维码的兴旺背后也是一条规律在起作用——人们追求更快捷更方便的信息传输方式。这种追求在驱动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原来我们使用的二维码大都采用欧美和日本的技术与标准,日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二维码即将开始产业化。
与此同时,是4G发展大潮席卷全球。现在不用手机的人不多了,手机几乎可以成为一个人联系外部世界的信息渠道集大成者,也因此成为了解一个人信息化程度的快捷方式。有些人还在使用普通手机,有些人使用智能手机;有些人在玩3G,有些人已经在排夜队等着换4G手机了。
如果我们把这些玩不同手机和不同码制的人换成企业,你就会发现:这就不是个人爱好和财力问题了,这将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未来的生死。如果能穿越到未来,你会看到我说的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