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阵阵茶香的皇朝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散发出阵阵茶香的皇朝。茶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封氏闻见记》对当时的茶叶经营情况,也有着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个时候大批的茶学著作开始出现,比如说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的《茶经》。《茶经》一共有十章,《茶经》中首次把饮茶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创造了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一套中国茶艺,创造了美学意境。《茶经》也把儒释道三家精神溶于一体,创立了以“精行俭德”为中心的中国茶文化精神。自此,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得到确立,唐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开始用茶跟边塞的各族人民交换物品,茶马交易,因此出现了“茶马古道”。
唐代茶文化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创造了完整的茶艺形式,使单纯的饮茶活动一变而为精神的活动。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唐朝的茶文化格局,深刻影响和界定了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格局。
唐代的茶都是煮出来的,到了宋代,茶与前朝有了不同的风貌,出现三种品类的茶:片茶,散茶,还有花茶。唐代的茶是将饼茶先碾碎,再放到水里煮,而到宋代要点茶,这种喝法在今天的日本还保留着。
宋代的点茶技艺是把茶瓶里的沸水注入茶盏的沏茶方式,技艺高超者,茶汤能呈现出特有的意境与画面,被称之为分茶。整个宋代对这种品茶方式都是乐此不疲,因此就出现了斗茶,斗茶是始于晚唐,盛于宋代的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是一种以点茶方法进行评茶及比试茶艺技能的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