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顶茶茶叶蒙顶茶的功效茶叶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7-12-29 来源:第一茶叶网 【字号: 】 浏览
    蒙山茶素有仙茶之美誉,以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作工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而享誉中外。蒙顶茶又称蒙顶甘露茶,产于四川名山。蒙顶茶主要生长在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茶”。 蒙山终年仙雾缭绕,山中四 ...

      蒙山茶素有仙茶之美誉,以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作工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而享誉中外。

      蒙顶茶又称蒙顶甘露茶,产于四川名山。蒙顶茶主要生长在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茶”。 蒙山终年仙雾缭绕,山中四时变换莫测,或云或霁,或雨或虹,或明或晦,或阴或晴,或风清而万象毕现,或雾锁而一山皆迷,再加上终年气候清凉爽朗,如玉宇仙部,更添神秘色彩。高山云雾出嘉茗。蒙顶山历来以茶名世,被公认为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蒙山种茶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一位名叫吴理真的农民“携灵茗之 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网 脉对分,味甘 而清,色黄而碧”,故名“仙茶”。唐代元和年间,蒙顶五峰被辟为“皇茶园”,列为贡 茶,奉献皇室享用。每年“清明”前,由名山县令择吉日沐浴礼拜,身穿朝服,率领 僚属,请山上寺院主持和尚焚香拜采茶叶365片,炒制时还需众僧人围绕诵经。制成 茶后,盛入两只银瓶内,入贡京城,供皇帝祀祖之用。另外,又在蒙山菱角峰下采摘 被称为“凡种”的茶叶精制成茶,贮于18只锡瓶,陪贡入京,称之为“陪茶”、“凡茶”, 供帝王宫内饮用。这种贡茶礼仪,自唐代中期开始,至清末停供,1000多年来代代如此。

       

      蒙顶茶的传说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品质优异,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来历的人却并不多。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 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关注第一茶叶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黄小倩)
    更多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相关阅读
    资 讯
      福建“水仙茶王”汪建华:只想让茶
      那是一个村办的企业,每天赚十个半“工分”,到了年底分红时,才知道每个工分值一角多,但让他满足的不是这微薄的收入,而是觉得制茶工作比较自由。 从那以后,他
      新发现:“普洱茶”及地名来源蒙古
      众所周知,普洱市别称思茅,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追溯其历史,在唐宋元明时期,此地名为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早在唐代
      2018年茶叶营销方向预测
      2017年转瞬即逝,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白茶的崛起、小青柑的热销;见证了新式茶饮市场的火爆;见证了茶行业诸多的跨界资本入驻……
     
    赞助商广告
    最多关注
  • 本周
  • 本月
  • 全部
  • 专题推荐
    生动的乌龙茶茶艺表演
    乌龙茶茶艺表演是中国博大精深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生动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实现“双健康”龙润茶
    普洱茶吧网资讯:龙润茶,知名的茶叶品牌,中国驰名商标,香港主板上市企业,目前是中国唯一一家上市的茶类企业。龙,
    茶叶加盟店如何建立高
    销售业绩好坏的决定因素是多样的,但是综合起来有两大类因素,包括硬态因素产品、质量和价格,软态问题包括店员的职业
    自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靠大西洋。自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后,就立即引起法国人民的重视。以后,几经宣传和实践,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