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祁门茶厂是祁门红茶发展的缩影。鼎盛时期,祁门茶厂创造过祁门县的三个三分之一,祁门茶厂正式员工是全县正式员工的三分之一,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祁门红茶也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无情冲击。特别受国际市场影响,祁红产业一度出现萎缩,产销疲软,陷入困境。1997年祁门茶厂改制时,已欠银行债务5000多万元。由于加工设备老化,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祁红在茶叶市场份额日益减少。2004年,祁红加工产量664.8吨,加工产值644万元,每公斤均价9.68元。销路不畅效益低,带来了种植规模的缩减。全县一度出现“红改绿”。昔日“白天鹅”蜕变为“丑小鸭”。2004年,全县红茶种植面积仅有13.4万亩。
“十一五”以来,祁门县委、县政府提出“振兴祁红”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振百年祁红雄风。经过上下齐心协力,祁红产业终于走出发展窘境,跃出低谷。2013年、201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4年,祁红加工产量达到5000吨,加工产值70100万元,每公斤均价140.2元,分别是2004年的7.5倍、109倍和14.5倍。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040元,首次突破4000元大关。今年4月,祁门红茶品牌以23亿元连续第五次获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称号。
跃出低谷劲何来?
近年来,祁门县以创新谋发展,以建立祁红产业文化园为载体,紧紧围绕“生态立园、招商活园、项目强园、特色兴园”,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集群培育,不断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实现园区经济提质增效。
1.培龙头,提升产业竞争力。按照“整合、引进、扶持、建设”原则,加快培育红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一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祥源控股集团出资6000万元,成立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祁红茶业”),公司投资3.5亿元,重点打造祁红产业综合项目,包括占地面积102亩的祁红产业园、5万亩茶园基地、300家祁红专卖店和5家体验店。建立集科研、生产、营销、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红茶文化产业体系,对祁红全产业链进行整合,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产品品牌。二是提升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走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路子。祁红茶业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祁红研究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基地,研发出国内领先的全自动、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红茶生产线,拥有7项发明专利,初制生产线日加工鲜叶2万斤,精制生产线年加工精茶1000吨。加快祁红高端手工茶制作技术推广,推进祁红加工制作技术培训,加快祁红新型名茶制作技师培训。大力推广祁红香螺、祁眉、祁红等特种名茶制作技术,培育茶叶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三是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积极做好对国药祁红、华茗园祁红文化产业园、牯牛降祁红庄园等亿元项目的服务工作,同时抓好祁眉、华盛、祥源、谢裕大等企业的新建或后续建设工作,推动祁红企业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县重点红茶企业达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天之红扩股、祁红故里文化博览园等亿元项目签约落地。省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茶产业百强企业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
2.强宣传,增强品牌影响力。一是打造重点品牌。以天之红、祥源、祁眉等品牌为基础,鼓励品牌所在企业积极创建,力争入选全县五大祁红品牌。二是加强品牌店宣传。启动“百城千店”工程。已在黄山、海南建成祁红品牌形象展示店,在黄山、北京、上海、广州、合肥、济南、西安、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兴建100家以上祁红品牌旗舰店及加盟店。三是加强展会宣传。2014年,先后参加了中国茶叶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世界四大红茶论坛、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中国茶业年会等10多个展会活动,“天之红”、“祁盛”等8个品牌屡获金奖,提升了祁红品牌在行业内的整体形象。四是加强媒体宣传。先后与人民网、新华网、焦点视界、江苏电视台、央广茶无界、安徽日报、徽茶等众多媒体对接,多种形式宣传推介祁红。祥源、天之红2个品牌进入了央视重点频道、重点栏目和黄金时段。
3.兴电商,培育流通新业态。近年来,祁门县大力发展茶叶电子商务,鼓励企业采取自建和利用第三方电商务台结合的形式开展网上营销,祥源、祁眉、祁雅等一批企业均建成了网上直销店。2014年,祁红电商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其中,天之红祁红公司完成在天猫、京东、1号店等国内重要电商平台的网店布局,实现网店全平台销售800万元,谢裕大祁红公司电商平台实现红茶销售1000万元。 “祁红”现货于8月首登天津渤海电子交易平台,成为安徽第一例上市交易农产品。谢裕大祁红公司与祁门渤海红茶运营中心先后在渤海上市挂牌交易,截至目前已完成线上交易8.5万吨,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实际交收45吨,交收额780万元。
4.提质量,保障“茶杯里的安全”。一是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在全县18个乡镇建设100亩以上连片防治点23片,总面积5015亩,发放生物农药5000瓶,杀虫黄板20万张。开展茶园安全防治宣传,印发《祁门县茶叶安全用药宣传单》和《关于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通告》4万余份到村到户。祁门塘坑源茶业合作社有成员400多人,茶园面积2000多亩,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有机肥和农药,为茶叶施用生态有机肥,按生态方式防治茶叶病虫害,并建立严格的监督、追溯和奖惩制度,确保茶叶品质。二是大力推广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工。制定并向全县推广《祁门红茶清洁化初制厂建设规范》,新建、改造清洁化祁红初制厂30家。2014年新建标准化生态高效茶园5015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000亩,建设紧密型“公司+农户”的规模茶园5000亩,松散型规模经营茶园3万余亩,茶园总面积达17万亩。
5.强指导,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2011年,祁门县制定了祁红产业发展“
再攀新高坎坷多
祁门红茶近年来发展势头向好,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当前制约祁门红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农残控制亟待加强。由于国标与欧盟、日本等国家标准差异较大,茶叶出口农残检测非达标率上升较快,严重影响祁红茶业出口创汇。
二是茶园规模经营缓慢。受限于祁门地貌条件,连片茶园本身面积很小,不适应发展规模化生产茶园;同时,茶农自身对茶园流转意愿不强,限制了规模茶园发展。
三是市场开拓力度尚弱。由于政府宣传投入不足,茶企整体实力偏弱,祁红的品牌宣传、市场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
四是企业用地融资困难。制茶企业厂房用地无指标,无法办证;企业融资资产难抵押,贷款的担保、抵押等限制较多。
五是中高档茶形势严峻。受国内大环境影响,中高档红茶的整体市场行情下滑,企业生产动力减退。
转型升级再加力
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保持祁红的竞争优势,必须加快祁红的转型升级,做到“三个进一步”: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标准化、清洁化、现代化生产迈进;在继承前辈制茶技师丰富生产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科技研发力量;在继承祁红经典口感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代消费者需要开发多元化产品。在推进措施上,要着力抓好“四个落实”:
——着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快黄山大健康产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工作,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对祁红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效应,实现资金、技术和资源的有机结合,用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祁红市场竞争力。
——着力壮大茶叶合作社。重点扶持天之红祁门红茶专业合作社、华盛农友茶叶专业合作社 、祁春箬坑舜溪有机茶合作社及祁眉外中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农业茶园基地建设,发挥柏溪、塔坊、箬坑等乡镇示范茶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规范茶园病虫害防治,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的面积,加快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茶农增产增收。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对接,组织技术攻关,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向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探索。围绕市场的需求,在继承祁红经典口感基础上,开发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多元化新新品。扶持龙头企业开发高档、精品祁红和茶饮料、茶多酚、茶食品等多元化精深加工产品,延长祁红产业链。
——着力拓展多元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全国有影响的各种茶节、茶展及省级以上茶叶评比活动,提升祁红品牌影响力。采取扶持措施,支持茶叶电子商务营销,包括利用好我省特有的“五免一补”政策,组织茶企集体入驻邮乐农品网:选择现有骨干电商平台,建立1号店特产中国祁门馆;对电商企业实行销售奖补,等等。引导祁红加工企业和营销大户通过建立网点,开设窗口,开办专卖店。积极推进祁红与文化、祁红与旅游的深度结合,鼓励企业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茶叶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扩大祁红国内市场份额。继续加强祁门红茶发展公司的自营出口服务工作,重点帮助2-3家企业完成出口卫生注册,获得自营出口权,稳定外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