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桃园杨梅埔心的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它的标志就是一片茶叶。
位于桃园杨梅埔心的“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简称茶改场),堪称是台湾茶业的心脏,创立于日据时代的1903年,迄今超过百年历史,在提升台湾茶的转型及多元发展上均能屡屡适时发挥作用。
茶改场原称为“台湾总督府殖产局附属制茶试验场”,其后迭经改制及改隶,1968为加强茶业研究及辅导事权,促进台湾茶业发展,奉令改组为“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隶属台湾省政府农林厅,并先后设立文山、鱼池、台东三分场及冻顶工作站,1999年7月1日改隶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
基于台湾茶叶研究的保护,技术不外流,茶改场向来较少对外开放,也罕有大陆团体进入参访,除非依照程序申请,中评社透过管道进入,可以看到台湾茶叶研究品种与权威。
但历经百年的研究发展,茶改场也培育不少优秀人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前场长阮逸明退休后到大陆担任天福茶博物院院长。
探究茶业改良场的起源与历史,最先要厘清的是名称,并非茶“叶”改良场,而是茶“业”改良场,因为茶改场不只是茶叶品种技术的研发与突破。
举凡在茶叶制造技术、育种栽培、 茶树品种试验、茶园施肥、茶园管理机械化、病虫害防治、茶业试验研究成果的推广等,都有很大的进展。
机构底下设有茶作技术课、制茶技术课、茶叶机械课、产业服务课、鱼池分场、文山分场、台东分场、冻顶工作站、南投农药检验站共九个业务单,为台湾唯一的茶业辅导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