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船民事件侵占台湾,清廷逐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南洋水师赴台筹划海防事宜。余干臣由于茶税银事件,深得沈葆桢赏识,点名让他同行,恰在此时接到家书,得知其母病逝,族人为其料理了丧事。余干臣对母亲极为孝顺,悲痛若绝,按清廷“丁忧”之律,应回乡守孝三年。但他仍以国事为重,忠孝不能两全,义无反顾地随军入台。是年底日本退出台湾,余干臣返回福建,却遭举报陷害,以瞒“丁忧”之罪被罢官。
余干臣回家途中想到“不孝”罪名遭族人冷眼和指责,心中无比怅痛,行至尧渡适逢春茶开采时节,逐在尧渡下街租了三个铺面,前店后坊,收购茶青以“坦洋工夫”的工艺仿制红茶,并增加筛分、切碎等步骤,精细加工,几经试制,终获成功。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汤色清澈红亮,滋味甘醇。便派家童带着第一批茶来到福安,坦洋茶商盛赞余氏红茶,答应帮他推销,当年夏茶结束余氏茶庄获利颇丰。次年便在祁门县历口、闪里坑口村开办红茶分庄。将所制的红茶称为“祁红”,并各地奔走,寻求徽商支持打开一条黄金之销路,经他不懈努力,终于让“祁红”穿越蜿蜒曲折的徽商故道,越过重洋,进入英伦三岛,且声名日隆。
光绪22年(1896年),其子余伯陶子承父业,在屯溪(今黄山市)长塝开设“福和昌”茶号。1915年“祁红”与“坦洋工夫”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同获金奖。但“祁红”创始人余干臣因母丧之事,生前背负“不孝”罪名,一直遭到打压和排拆,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历史名茶“祁红”,造福后代,至今仍闪烁着耀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