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先:男,1924年出身,89岁,1980年退休,现住小淹白沙社区。
当我们走进老人的家,刘老的婆婆满脸堆笑,赶紧去外面叫老倌。原来刘老正在社区门卫室与人一起打纸牌。等了一会,刘老回来了,只见老人精神爽朗,耳聪目明,看到我们格外的热情,不用问,自已便一个劲地说开了。
“我看到彭厂长带领我们试制茯砖”
我是1950年进的厂,1956年全部转为正式编。我在厂里搞管理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很多过去的事我清楚。我们都知道1953年在白沙溪诞生了湖南第一块茯砖茶,而所经历的真实却知之不多,通过刘老的清晰回忆,让我们深感其中艰辛磨难,创新一个产品之不易。
老人说起1951年我看到彭厂长从仙溪押回小淹。正纳闷:为什么是从仙溪押回呢?他在仙溪干啥?说着刘老聊起了彭厂长带领白沙溪工人反复试制茯砖茶的经过。
那时彭先泽是江南、白沙溪茶厂的厂长,为试制茯砖,早在1950年前就开始了,曾先后在江南、白沙溪及仙溪等地搞试验。那年正是彭厂长从陕西泾阳请了两个师傅仿泾阳技术,在仙溪那里租地搞茯砖茶的试制,后来还是由于气候、温度、湿度达不到发花要求没有成功。因此泾阳人断言,没有泾阳的水,没有泾阳的技术,没有泾阳的气候,你们南方根本做不出茯砖茶。白沙溪就是不信这个邪。最后我们厂派出技术骨干及压制部主任彭南山等8个人专门到陕西泾阳,用我们自已的技术工艺边试制边研发。原来,陕西北方气温低,天气干燥,压制的茯砖茶只须用厚厚地棕垫上下覆盖,达到一定的时间,便可自然干燥发花,且金花茂盛。派出人员在泾阳试制将近一年,发现并不是我们的技术工艺水质不行,其主要原因就是南北方温湿度气候差别所致。回来后,我们就请示商业部同意,仿茯砖发花温湿度要求在白沙溪建烘房。把烘房建起后,1953年我们终于成功试制湖南本地生产的第一块茯砖茶。打破了泾阳人的预言,创造了白沙溪黑茶神奇!并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2008年,该项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18斤茶”
黑茶是西北少数民族的生命茶,是民族团结的革命茶团结茶,中央相当重视,我们茶厂的级别也是相当高。厂里的人事安排和文件、生产计划都是从中央下到省再到厂。52年我们的厂长是马川,营团级南下干部(后为省茶叶公司经理,现退休)。副厂长侯斯烈过去是山西平遥的老县长。在厂里背着东洋刀,特别威风。62年我们厂长是翟彦博,也是南下团级干部。负责我们厂保卫的是上面安排的一个警卫排,全副武装,歪把子机枪都有好多把,机关枪好几挺,夏天看到他们在擦拭机枪。我们的产品质量更是事关民族国家大局,加工出来的产品首先要保证少数民族人吃了满意合格。不管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要负责到底。
记得1960年,我在销售科,我们调运了一批砖茶到青海,中间有个别茶出了点问题,结果是商业部从北京打电话到益阳(那时我们是一个厂),要求我们厂派人到青海处理。不久中央民族贸易局又直接打电话急催。厂里接到信的那天是1960年的12月31日,年关厂里好多事很忙,生技科派不出人,又怕这批茶的问题大,必须赶紧处理。商量把我从销售科抽出,第二天就出发,并先从杭州调运5000担茶后再从杭州、上海去甘肃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