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起伏,万亩的高山茶园满眼翠绿,一排排茶树像是被梳子梳过……这是记者在素有“大陆阿里山”之称的漳平市永福镇看到的情景。
这些茶园,是台湾农民在当地租种的。永福,有着与台湾阿里山相似的地理环境,被台湾茶农相中并誉为“大陆阿里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拨拨台商农民陆续到此种植高山茶,迄今已有60家台资企业入驻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其中高山茶企业49家,每年产值6亿多元,常住台农500多人,永福镇成为台农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
这些台农大都是本世纪初到永福创业的。随着事业的发展,这些台商农民的下一代也纷纷来到永福,协助或接手父辈的茶业。据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统计,近60%的“台二代”在这里生活、就业、创业。
林俊男:
“以永福为家,回台湾反而成了探亲”
记者见到80后台湾小伙林俊男时,他正陪父亲林勇在厂里巡查。
这阵子,勇福茶厂特别热闹,林俊男一家都在忙碌着。“这季秋茶大丰收,这不,厂里还在采茶,要再采三天。”林俊男笑着说,“别家的秋茶都制作完了,唯独我们家还在制作中。”
虽然辛苦忙碌,但是林俊男说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幸福:“父亲在大陆再婚后和继母感情很好,从来没红过脸,他们的女儿都上六年级了。我帮助父亲打理茶厂,也娶了大陆妻子,我的一对儿女,大的上二年级,小的上幼儿园。”
林俊男说,他的父亲是较早到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种茶的台农之一,在台湾已有28年种茶经验。早在10多年前,林勇在李庄村投资兴办了600多亩的高山有机茶基地,成立了勇福茶业有限公司。
父亲为何在永福创办高山有机茶基地和茶厂?林俊男说:“这完全出于偶然。”
原来,林勇当年在赴大陆旅游的飞机上,遇到了第一位在永福投资的老乡谢东庆,聊天中得知他在永福种茶的成功经历后,林勇就放弃旅游行程,跟着谢东庆来到永福,留在谢东庆的茶厂担任管理人员。
2002年,林勇觉得在永福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年,他开始开发自己的高山茶场。由于精通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茶场很快红火起来。
2003年,林俊男放弃在台湾南投开拓的茶叶事业,来到永福,给父亲“打工”。“那时,这里完全是乡下,全是土路,交通不便。现在,永福台创园至红尖山段的水泥公路修好了,永福镇到龙岩中心城区车程缩短了40分钟,非常便利。”林俊男说。
经过10多年的打拼,目前,父子俩的事业蒸蒸日上,建起了660多亩的台湾高山有机茶基地,还办起了茶叶加工厂,每年产茶1万多公斤,茶厂日常用工17名,采茶季节用工200多名。
如今,不仅父子俩已然融入了当地,原本在台湾的弟弟林昱竹也在永福娶了亲。
“现在我们一家把根都扎在这里了,以永福为家,回台湾反而成了探亲。”林俊男说。
林俊男展示了他家在“天福杯”海峡两岸名茶邀请赛上拿到的高山乌龙组一、二、三等奖的奖状。“我们全家包揽了这个组别的奖项,这个纪录很难破的!”
“这里人情味浓,乡风淳朴,让我们这些外乡人有了归属感,来到永福,很幸福。”林俊男说。
杨咏安:
“永福是我们永远的福地”
来到永福镇九德生态农场,走进厂房,记者看到工人正忙着包装已经做好的茶。
“要制作出一批好茶,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朴素的年轻人,抓着一把刚做好的茶和制茶师傅探讨着。
这个年轻人就是九德生态农场的现任管理人杨咏安。
他11年前从台商李瑞河创办的天福茶学院毕业,现在函授学习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也算是学有所用吧。”杨咏安笑着说,“毕业后回台湾当了两年的兵,退伍后在台湾一家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最后觉得还是创业更适合我。”
于是,他带着一腔热情随父亲杨瑞腾来到永福。“我18岁时就跟父亲来过这里,当时就萌生了以后要在这里创业的想法。”他说。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行,去年他还特地到福建农林大学进修与茶叶相关的课程。24岁的他,如今已基本接了父亲的班,还成为国家级高级评茶员,这在同龄人中是较少的。“如果不是接受了茶叶方面的专业教育,我根本不敢接触茶叶才两年就接班。”有了知识储备的杨咏安,经常虚心向农场里的师傅学习种茶、制茶、品茶的技术。
杨咏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再加上永福与台湾的血缘、地缘、文缘相近,很快便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我的台湾腔已经很淡了。”杨咏安在大陆结交了不少朋友,他说,“入乡随俗了,现在都用QQ、微信跟朋友联系。”
杨咏安毫不讳言自己的茶农身份,他并不觉得农民的社会地位低,“这是观念问题,在台湾,茶农的地位并不比茶商低”。
“这里气候、土壤条件好,父辈凭着实干已开垦出基地,我也想打拼一番,干出点名堂来。”他说。
“在这里创业也很辛苦,压力比在企业上班大。去年底,父亲已经逐渐放手让我接管茶厂,去年春节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为那是卖茶最忙的时候。”杨咏安说。
“我在台湾的几位朋友来过,他们不理解住在山上这么无聊我怎么会习惯。其实,我们有事业在肩,管理茶山、打通市场,要忙的事很多。”杨咏安说,“目前我正在研究市场上的各种数据,打算转型尝试走平价路线,打开更大的销路。”
“接下来就要着手制作冬茶了。”杨咏安说,“我已经决定要留在大陆发展,相信我的农场会经营得越来越好。永福是我们永远的福地!”杨咏安的眼里,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