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门户网8月14日讯:36岁的虞梅方,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茶村人,现在是享誉东北的岩茶培训师、茶艺师,在沈阳有自己的茶楼,在福建家乡包山做茶,开起了自己的茶厂。可是谁能想到14年前,家里祖祖辈辈种茶的她,只是一个在沈阳茶楼打工的农村小姑娘。谈到自己的变化,她说:“推广茶文化是我一生的梦想,正是有着对梦想的执着,才有我的今天”。
8月4日,在沈阳市沈河区沈洲路的国为茶楼阁楼内,虞梅方向记者演示了如何泡制一壶好茶。点燃一支香净化空气、介绍茶具、烧开水、烫壶……左手提茶碗盖,右手握茶碗,动作优雅、神态从容。22道工序后,一碗清香的茶摆在面前。如今,来她家喝岩茶的人络绎不绝,请她去讲课的茶楼也接连不断。
从小长在武夷山脚下,看着母亲种茶、摘茶,虞梅方对茶有着浓厚的兴趣。1996年,在家乡举办的一次茶王大赛中,一位在当地知名的鉴茶专家,只经他一闻、一品,便能选出茶王。这手绝活儿深深吸引了她,18岁的她决心拜师学艺,专家却说不收徒弟。不甘心的她,每天日出,转乘3趟车,来到专家门前,一直跪到日落,一跪就是5天,最后专家答应收她为徒。
入门后,虞梅方花光了打工赚来的钱买了5公斤不同价格的茶叶,开始品茶。为了保持味觉的灵敏,每日不能吃辣的、多盐和多油的菜,只能吃清淡的蔬菜。喝茶刮油,她喝出了胃穿孔。很快手中的积蓄没了,白天在茶楼当服务员,晚上到政府接待处做接待,一天打两份工,只为了买茶。3年的不断研究,让她练就出能够区分不同海拔出产的岩茶的细微差别。“480元的茶香一点,500元的茶滑一丝。”20岁的她在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2000年11月,她北上来到沈阳做茶艺交流。由于岩茶样品没带够,她跑去茶城买岩茶。“店家说,我们这里不卖咸的岩(盐)茶,要知道,岩茶可是乌龙茶的鼻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当时她心里不是滋味,她决定一定要将岩茶文化推广到北方。
2个月后,她辞掉了稳定的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带着150公斤岩茶北上沈阳。身材瘦小的她骑着借来的二八自行车,驮着1箱15公斤的茶叶,一家茶铺、一家茶楼去推销。“黑黢黢的,不好看”、“口感太涩了”、“没听说过”,半年过去了,一两茶叶没卖出去,都送了人。一次远走,让刚到沈阳的她迷了路。凛冽的寒风中飘着雪花,她艰难地推着自行车,摔倒了,爬起来,22个小时后才艰难地找回了住处,手上生了冻疮。
梦想和现实往往有着距离。积蓄花光了,没钱租房,她每天只吃2个馒头、1袋榨菜。迫于生计,虞梅方只能到茶楼打工,晚上住在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