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昆明茶叶市场上紧压茶的启发,加上对龙团凤饼历史的了解,陈德发有了制作武夷紧压茶的想法。
陈德华介绍,蒋菽南《武夷游记》中记载:1918年三月初五看到清源(庵)向制茶饼,行销于安南各处,味极清香,功能消食祛湿。“说明武夷山以前还是有人在做茶饼的。”陈德华说。他从多方面了解到同等原料压制成紧压茶和不压制的散茶对品质、保质期、运输、储存等均有不同效果。
“一是岩茶初制过程不像闽南乌龙茶,有经过包揉造型工序,所以岩茶体积膨松占位。如果把它制成紧压型饼茶或砖茶只有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对方便贮运是有意义的。二是武夷岩茶在历史上就有不少名家,对其贮存后的品质显著优于新茶的论述:清代周亮工在他著的《闽茶曲》中就曾论述到武夷岩茶‘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存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以及在古籍名著中常见到对武夷岩茶有‘性和不寒,久存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的经典评价。”陈德华觉得研发岩茶紧压茶是符合实际的。
于是,1996年,退休后的陈德华几经周折,将武夷岩茶成品茶委托昆明的一家茶厂代制岩茶紧压型小沱茶,比较之后,与原料茶的质量几乎没有差异;1997年,没能从昆明购买紧压茶机器的他,找武夷山市农械厂完成了样机的设计并投入试产。当时试产的产品是砖茶,每块100克。1997年是香港回归年,也是牛年,为了纪念,就把茶饼表面印上“金牛”图案。第一批产品1吨多当年就投放广东市场,随后部分进入香港市场试销均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