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概念在2007年
普洱茶崩盘后开始发力。
茶叶行当一直是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绝大部分厂家没有品牌概念,但是山头茶的概念充分,这是典型的绿茶思维的继承。这在表面上形成了今天
普洱茶行业合力打造“山头茶”的局面。
从山头茶而裂变出:名山茶、纯料茶、老树茶、古树茶等等概念。
表面看起来,“名山茶”似乎就是普洱高端茶的代表,其实这是个误区。
因为即使拿到好原料不等于就得到了好茶,原料、加工工艺、仓储是
普洱茶生产三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山头茶这种概念当初只是作为小作坊抵抗大企业的一种“产品”手段,这种手段某种意义上是可取的。
纵观世界各国其实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法国红酒、德国啤酒、中国白酒,都有其共性。比如都是民族产业,都是大型寡头企业与众多小型企业、作坊共存,形成大品牌引导行业,小作坊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小众消费群体的生态圈,这些,尤其与
普洱茶行业类似。
山头茶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形成各自有效的目标消费群体,由小众的个性化的山头茶覆盖这样的群体,其实是可行的,实质上也比较成功。
但是,古树茶的概念被放大后,唯古树不喝的错误观点则可能误导产业之方向。
初制所并不能保证古树茶的正宗
为了保证古树茶的来源,从2011年起各中小企业纷纷上山建立初制所。
实质上初制所分为初制点、初制所、初制厂三级。所谓的初制点,其实就是茶农自己炒制毛茶,这在
普洱茶行业比较常见。
因为鲜叶到毛茶,要走完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晒干这几个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过程。这就有时间限定,这就是在山头建立初制所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