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真是如上所假设的那样,则“茶禅一味”留给世人的将只是如放得太久而已变味甚至变质的陈茶之“味”了。这也许是茶商们的幸事,但却无可怀疑的是禅学的悲哀,是“茶禅一味”修学之道的异化。
基于上述不无根据的担忧,特别是鉴于“茶禅一味”已被作为旗号到处登台亮相的当今现实,笔者以为,正本清源,还中国禅茶文化以宗教修学之嚆矢的本来面目,很有必要。正如手术刀可以用作削铅笔,但手术刀的本来用途却是用于治病救人的那样,茶禅文化可以用之于怡情养性,但其终极的目标是关乎于精神的解脱,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内涵。而中国唐宋时代的禅茶文化,特别是“茶禅一味”之理趣在传入日本後,真正成为事实上的日本茶道之魂,一直保持至今,并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界倡导茶禅文化之借鉴,以及衡量其意趣内涵的坐标。
概而言之,中国寺院的喝茶、茶汤礼的盛行,是禅学与之结合的现实前提;日常生活中饮茶习惯的普及、普遍,是禅学选择茶文化、引茶文化入于禅修实践的社会基础;茶道的盛行、士大夫阶层对茶礼的重视,茶宴、茶会、斗茶等的风行,是唐宋时代禅、茶结合的时代趋势;南禅一枝独秀的现实,以及“平常心是道”等禅修生活化、日常化的宗风的倡导,是禅、茶之融合的信仰要素。
(本文作者系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