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米乐,在牛栏江对河两岸的滇黔两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原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几千年间,这个座落在威宁县斗古乡牛栏江边小山村里的几十户人家,一直靠手工制作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陶器制品维生,几乎家家有炉、户户冒烟。昼夜灯光闪闪、炉火熊熊。挖泥声、舂碓声、风箱声不绝于耳。制作出的陶器有洗脸用的砂盆、舀水用的砂瓢、炒菜用的砂锅、蒸饭用的砂甑、煮菜用的砂罐。砂罐中最大的是十筒鼎罐,其次是八筒罐、五筒罐、三筒罐和二筒罐。还有烧水用的砂壶、烤茶用茶罐、抽烟用的砂锅烟杆等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而数量最多最畅销的产品要算是烤茶用的茶罐了。
用茶罐烤茶喝的饮茶习俗在黔西北和滇东北地区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一点,仅从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威宁县中水镇鸡公山,发掘出土的大量殷商时期的茶罐就是有力的佐证。说不定炎帝神农还没尝草得茶的时候,生活在大西南的古乌撒人就已经喝上烤茶了。而且据专家考证,鸡公山出土的茶罐不仅外形和工艺与相距不到五十公里的小米乐茶罐十分相似,其用料成份也与小米乐茶罐完全相同。可见鸡公山出土的茶罐十之八九是小米乐茶罐,因为在方园几百里的地方,只有小米乐会做这种工艺的茶罐,也只有小米乐才有做这种茶罐的特殊泥料。
那时候,在云贵交界的乌蒙山区,家家户户都有几个茶罐。要是家里有老人病人有可能升天过世,有姑娘儿子需要娶亲结配,或者有破房烂屋需要翻盖新修,家中就得提前备好几十甚至上百个茶罐,以便到时候供帮忙的亲友和客人使用。而要买茶罐就要买小米乐廖家做的“廖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