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门户网讯 闽南古厝、红灯笼、草药香,木手板的拍打声“哐哐哐”……3月8日上午,由本报与晋江市旅游局联合开展的“小记者游晋江”工业旅游采风活动首站走进五店市万应茶文化园,30名小记者了解了灵源万应茶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历史,并亲手体验制作茶饼。
春雨淅淅沥沥,一杯热气腾腾的灵源万应茶暖了手心,也暖了心窝。就着天井里的沐讲禅师塑像,彭玮玮店长娓娓道来万应茶的历史。“我在家就很喜欢喝万应茶,它的味道很特别,原来是用59味中草药研制的养生茶。”小记者蔡丹滢长了见识。
进入屋里,小记者了解了万应茶的制作工艺,切药刀、碾药槽、蒸笼、发酵桶等传统用具吸引了小记者的眼球。“现在还是用这些工具制作万应茶吗?”彭店长告诉小记者,现在精装的万应茶还是采用传统工艺。更让大家兴奋的是,当天的制作体验就用到这些老物件。
瑞鹊小学小记者李佳淇是一名外来生,这是她第一次走进五店市,看到了不一样的晋江。“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万应茶,能亲手制作真的很开心,回去后我想把茶饼送给爸爸妈妈。”李佳淇小心地护着8块新鲜出炉的茶饼。
看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制作茶饼的认真模样,心养小学学生家长施女士自己也乐了,忙用相机记录孩子们的精彩瞬间。她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还不忘打听下一次活动的时间。
当天正值三八妇女节,万应茶文化园里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看到小记者们在动手体验,无不投来羡慕的眼光,还有一名老奶奶硬是要帮忙,“抢”过小记者手中的手板,开心地敲打起来。
花絮
耐心的王雅云 第一个“完工”
礼让的中学生 最后一批体验
小记者感言
虽然加入小记者时间不长,但这已经是高霞小学小记者王雅云第三次参加活动了。由于模具有限,小记者分批进行茶饼制作体验,王雅云分在第一批。
一听说要亲手制作灵源万应茶饼,小记者难掩兴奋。彭玮玮店长先向小记者介绍制作方法,有的小记者已经等不及了,抓起桶里的原料,自顾自地忙起来。王雅云听得很认真,直到店长讲完,她才有条有理地做起来,往模具里装原料、压实、打平,修整边角。直到得到店长的认可,雅云才拆开模具,小心翼翼地取出茶饼。
“这个小记者做得不错,快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吧。”得到店长的表扬后,第一个完成的雅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觉得要做好茶饼需要耐心,茶饼才不会破损。”雅云说,回去把茶饼晒干后,她想送给老师和同学,让他们也尝尝万应茶的好味道。
参与活动的小记者中,有两人显得“人高马大”,她们是来自侨声中学初一年级的小记者许嘉嘉和黄诗芳。许嘉嘉和黄诗芳小学就读于东石中心小学,是同班同学,“那时我们学校筹备成立小记者站时,我们刚好是六年级快毕业了,好可惜没能参加,好在进入中学后也有小记者站,总算弥补了遗憾。”许嘉嘉说,这还是她第一次参加小记者采风活动,一大早就从东石赶来了。
“让他们先体验,我们后面做,没事的。”看到小学生小记者的激动样,两名中学生小记者主动要求在最后一批体验。
对于工业旅游,许嘉嘉并不陌生,她曾到永春醋厂参观过,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晋江产业多样,知名企业众多,许嘉嘉期待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晋江本地的工业旅游点,参观体验,增长见识。
说起来,我对万应茶并不陌生,因为只要一到夏天,妈妈每天总会泡上一大壶万应茶让全家人喝。万应茶是我们家夏天解暑茶。每次喝完,嘴里还留着淡淡的茶香。今天,我就要去见识万应茶饼的庐山真面目了,就要去和“万应茶文化园”约会了,怎能不叫人激动呢? 小记者施芷涵
这次的五店市之旅真让我回味无穷,不管是古典的装潢还是富有闽南韵的万应茶,都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我真为我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小记者王雅云
我们仔仔细细地洗了手,充满好奇地拿起原料,放入定形盒用木板使劲地拍打。做茶饼的原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稍一不注意茶饼就做不成了,害得我提心吊胆的,心脏快从嗓子眼蹦出来了!不过,在制作完成时,闻着茶饼的芳香,心里涌出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小记者王鑫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