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此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也有人这样定义“它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目的而设置的贸易壁垒。”
当然,在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的当下,对进口产品设定一定的壁垒,也是无可厚非的。
绿色壁垒的作用
绿色壁垒除了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外,在贸易与环境甚至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为:
(1)绿色壁垒是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全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绿色壁垒是促进技术进步、促使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绿色壁垒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有效工具。通过运用绿色壁垒,限制甚至有害于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的贸易,从而有利保护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绿色壁垒是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武器。建立有效的绿色壁垒体系可以帮助一国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害人类生存与活动所领带的自然支持系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尤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对所有国家的安全都构成现实威胁。因此,环境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等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5)绿色壁垒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绿色壁垒措施在调节贸易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趋增多和复杂的绿色壁垒措施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通过建立绿色壁垒体系来调节贸易进出口,已经迫在眉睫。
绿色壁垒下中国茶叶出口困境
绿色壁垒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主导 。
据统计中国茶产品受绿色壁垒冲击的主要来源国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民众的健康意识强,他们有条件也有实力来实施高标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满足国内环保、安全、健康以及产业保护的需要。他们实施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已成为当今我国茶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茶叶生产、出口大国。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欧盟、日本等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受绿色壁垒的影响,茶叶出口到欧盟、日本的数量有所减少,茶农收入水平降低,我国出口创汇受到冲击。在此情况下,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恢复我国茶叶出口量的稳定增长成为了重要课题。
应对策略
建立完善的茶叶质量监测体系
我国茶企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各地茶叶的生产质量标准与包装环保标准参差不齐,未能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而各地的茶叶质量监测标准也有所差异,质量检测力度有限,使得茶叶在出口时面临西方国家的新型质量标准时而措手不及。因此,加快茶叶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刻不容缓,政府需要依据国际茶业检测新标准,及时做出调整,与国际的检测标准接轨,加大检测力度,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贯彻落实。
同时,政府也需要对茶叶的生产进行全程监控,对农药的使用严格规范,全力监测茶叶的农药残留指标。
出台产业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
我国茶叶企业大多为民营小企业,资金有限,研发能力也有限。而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须有大量新生产技术的投入,由于资金有限,无进行生产技术改造的资本。要突破这类瓶颈需要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运用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对茶业产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设备改造,提高茶业生产质量。
除此之外,政府可采取促进茶叶出口的政策措施,如在茶叶出口征税方面做出适当调整,减收赋税,适当出口补贴,降低茶叶的出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价格优势提高茶叶的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在我国茶叶企业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实力难以与国际知名龙头企业相抗衡,且大多企业都是小规模形式存在,不能有效抵御他国的贸易壁垒的冲击。因此,企业可加强合作,促进企业的并购重组,变小为大,促进行业的整合与优化,提升我国茶叶的产品竞争实力,茶叶企业应当实施品牌战略,扩大规模,利用资金与技术,打造自主出口品牌,做好品牌宣传工作,使我国茶叶品牌深入人心。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动因是由于茶叶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质量不达标。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茶叶的质量,在生产环节中加大科技投入,运用现代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借鉴国外先进茶叶龙头企业的生产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茶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频率,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茶叶。企业还应在茶叶包装上多下功夫,注重绿色包装,迎合西方国家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研究 . [J] . 刘雪 . 知识经济.2017
[2]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J]. 王浪萍 . 时代金融 . 2017(9)
注: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