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部分产茶省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另一方面,受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礼品茶的销售大幅度下滑,
茶叶产能过剩加剧。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大国,每年直接或间接的消费剩余——包括转入存茶市场的
茶叶,起码有几十万吨。这部分剩余既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
茶叶和咖啡、可可一样,作为饮料被发现和利用是基于其一定的药物功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茶叶中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物质将会被充分开发提取,提取物可作为食品原料或添加剂使用,还可以作为家居用品、洗化用品或其他用品的辅助原料或添加剂。2013年茶树花产业化项目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项目,释放出
茶叶深加工项目被国家认可并支持的积极信号,这种积极的刺激信号或许会促进
茶叶深加工项目的快速发展。其实,政策驱动只是
茶叶深加工项目发展促进的因素之一,对于
茶叶深加工的驱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
茶叶本身。
茶叶中所含的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
茶叶中的这些成分,对人体都是有益的,仅仅通过冲泡饮用并不能完全利用这些有益成分,而通过深加工的方式分类提取并分别利用对
茶叶来说才是物尽其用。
茶叶深加工既是人类对
茶叶充分利用的科学手段,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管理手段。目前的
茶叶产能过剩短期内依靠消费培育和品牌发展是难以消化的,在品牌尚不发达的产茶地区尤其需要快速引进
茶叶深加工项目,藉此消化更多的原料
茶叶,刺激茶农种茶,帮助茶农致富。
茶叶作为农副产品,一直以来其价值分配存在扭曲现象,大部分的附加值集中分配在末端,而上游的茶农和茶厂则处于弱势地位,价值得不到公正的分配。如果
茶叶产地能够引进深加工企业进入,干茶立即就成为了生产原料,不再依赖层层批发、流转的长链条销售渠道去消化产能,而是直接卖给工厂,销售链条将压缩至一至两个环节,价值也会通过生产效率、销售效率的提升而增加。中国虽是产茶大国,但利用
茶叶的能力已经落后于一些国家,未来中国的
茶叶发展必须依赖品牌和深加工这两种方式,否则,中国的茶经济、茶科学、
茶文化、茶技术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2014年,中国
茶叶已经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政策影响的双重驱动下进入了深度产业整合期,品牌发展已经成为部分优秀企业的转型工具,未来中国
茶叶不再是茶城引领消费,品牌消费品和深加工提取物(工业品)将成为中国
茶叶未来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品牌茶企已经在行动,深加工项目也应该快速行动起来。(伍策 作者:张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