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属食品,是饮料,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藏的。科学己经证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主要功能性物质茶多酚、氨基酸等将越来越少,只有在一定的期限内,茶叶才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价值。超过一定的年份,饮用价值已全无,只是一把枯枝烂草,还有什么价值可言?面对老茶流通恶习,我们应该怎样理性消费和思考?
1、老茶不是古董
古董不可再生,其稀缺性决定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而茶叶是多年生、多季釆、多产地植物,年年有,季季有,近20年来,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消费数量,何谈稀缺?只有改革改放前的老茶数量稀少些,但也因为年份太久营养殆尽,仅有研究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目前尚没有科学办法来判定年份,而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识别年份?
2、老茶炒作祸害无穷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云南普洱茶的成品总量超过50万吨,其它省份黑茶也是数十万吨,而东莞民间囤茶量就号称30万吨以上。多数库存旧茶都集中在中游茶商、投机投资手上。普洱茶巨大的中游库存年增量已高出终端消费量太多,这正是悬在黑茶产业头上的屠刀,一旦有庄家放货,炒茶模式将加速市场的崩溃。
3、中国茶不允许炒作
试问,全球数十个国家产茶,哪个国家这样炒作、囤茶?目前,我国茶叶己出现产大于销,控制产量、促进消费、回归理性价格是中国茶人的共同使命,而这些炒家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釆取抱团炒作,上游吃下游,一拨吃一拔,让市场像过山车,一会热一会冷,市场秩序全搞乱,最终会让这些茶类陷入困境。
4、主管部门应有所作为
早在多年前,安溪县政府就明令行业内不许炒作铁观音,目前,福建省政府也明确茶产业要稳定健康发展,其它绿茶区也一直倡导多喝茶的健康理念。
如果有更多的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出来讲明“茶并非越老越好”的科学道理,如果国民有更多的理性消费观和茶叶科普知识,如果有更多的媒体披露炒作内幕,老茶还炒得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