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建瓯产茶一线茶叶加盟体验茶人的艰辛与等待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4-06-17 来源:茶与健康网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
次
5月中旬,福建乌龙茶基本完成了采制,但有一个地方的乌龙茶才刚刚开始采制。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再加上终日云雾笼罩,这里的茶叶长得特别缓慢,丝毫没有现代社会应有的节奏。它不急不躁,就像深山老林里的隐居者那样从容淡泊。
5月30日,《泡好茶》周刊的记者出发前往这片位于建瓯玉山镇的偏僻茶园采风,并从中感悟了制茶人的艰难与无奈。
1 路程漫长而艰辛
记者从福州出发,耗时4.5个小时到达建瓯,由建瓯市区转车到建瓯玉山镇需要约2小时的车程,再从玉山镇驱车到达茶园需要约1.5个小时。在建瓯南门汽车站,售票员告诉记者,“玉山、小桥这两个地方比较偏远,去的人特别少,所以汽车的班次不多。”
从建瓯到茶园,一路上人迹罕至,蜿蜒的山路两旁是绵绵的青山,空气里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偶尔也随风飘来一阵栀子花香。这里的山路弯弯曲曲,起起伏伏,从车窗看出去经常感觉汽车快掉进山坳了,但一个转弯又是一片新天地。不到半个小时,胃部就已七上八下。
等候在玉山镇接记者的茶厂主管郑先生介绍,因为茶园太过偏僻,公共汽车只到镇里的车站,上山就只能开越野车。这次他刚好出来加油,“镇里只能加到93号汽油,要到30公里外加油,来回就是60公里的山路。”
从玉山镇到茶园的一路上,阳光透过竹林照射在车窗上,仿佛置身于某部旅游宣传片中。这里的风光绮丽,满眼都是葱翠的植被和茶园,几乎很难看到裸露的地表。林间清风让人顿时精神抖擞。
到了半山腰后,高大的植物变得稀少,天色也顿时暗了下来。郑先生说,“要抓紧上山,等下可能要下暴雨了,雨如果下大的话会很危险,因为看不清路况,同时山路也会变得泥泞。”
正当我们要加速赶路时,几棵横卧在路上的竹子挡住了路。“这一带经常有伐竹工在砍竹子,只能等他们把竹子挪开了才能前进。”话一说完,郑先生就跳下车去帮伐竹工一起挪开竹子。
2 等待未知的结果
终于,我们还是未能在大雨降临前赶到山上的茶厂。在距离茶厂还有约一公里的地方,一大片黑云压了过来,只有远处的山峰折射着一条亮光。倾盆大雨倒在车窗上,雨刷都来不及刷干。车轮在一个坑口打滑了一下,吓得记者差点喊出声来。
到了茶厂后,雨水突然变小了,很快就停了。郑先生说,山里的天气就是这样,说晴就晴,说下雨就下雨,很难捉摸。
夜里,车间里灯火通明,一批上午采摘的茶青正在紧张的制作当中。来自武夷山的杨师傅和王师傅负责指导工人制茶。一脸通红的杨师傅就像刚打完一场激烈的篮球,他说,“上火,做茶的时候严重失眠。”
晚上10时许,山里寂静得只剩下风声,而工厂里的工人依旧在忙碌着做茶。没有人说笑,偶尔听见王师傅或杨师傅扯着沙哑的嗓门提醒工人赶紧倒青或者摇青。
一直到了夜里12点左右,厂里的男性工人开始陆续到大院里抽烟。王师傅说,“真正的劳动量并不大,但就是要一直守在茶叶边,随时察看茶叶的走水情况。做青是最关键的,不能有闪失,否则后面就很难弥补回来。只有做青结束后才能稍微放松一点。”
为了驱逐睡意和排遣等待的时间,几乎每个男师傅每天都要抽3包香烟。
凌晨3点多,工人们结束了劳作纷纷回到宿舍休息。而师傅们还要审评当天的茶样。白炽灯下,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血丝,大家对比着茶样讨论存在哪些问题,后面应如何优化。直到凌晨4时许,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第二天早上6点半左右,工人叫醒了郑先生,询问有一批刚采的茶青要放哪个厂做?今天的茶青还要采吗?一台摇青机坏了怎么办······记者问郑先生,真的需要每个环节都这样盯着吗?
“应该说是等着,等着一个或好或坏的结果,然后努力想办法解决。”
关键词:乌龙茶 茶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