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会期间,相关媒体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更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俞学文代表的"中国茶企缺乏国际视野"的观点又一次引发了业界关于中国茶叶出口问题的热议。
3月份,中国海关新发布了中国茶叶出口的统计数字:201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出口值双双创了历史新高,出口量达到32.6万吨,出口值达12,5亿美金。
但是,这一连年创新高的中国茶叶出口数字,怎么也让人高兴兴奋不起来。它无论是放在占世界茶贸易总量的比重还是放到中国茶产业的总盘子里,都有些让人失望。全国茶叶总产量170多万吨,出口只有32.6万吨,连20%都不到,出口值12,5亿美金折算成人民币100亿元都不到,2013年全国茶叶全产业链的流通总值已经接近2500亿元,如果按有关部门预计,未来20年中国茶产业将会迎来万亿时代,这个区区100亿的中国茶叶出口的确是掉了队伍.有人说,茶叶出口行业已呈不景气的边缘化状态,不无一些道理的。
从我国加入WTO13年来,中国茶叶出口行业每年每时都在为应对欧盟等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费尽心思。农残问题老生常谈,是出口企业永远跨不过去的一个坎。诚然,欧盟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农残检测十分苛刻,2013年止,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测项目已多达471项,日本对中国茶叶的农残检测也多达200多项。壁垒是客观存在的,但多少年来业内业外的人们都把矛头指向了指标的苛刻性而没有反思指标的先进性对促进行业进步的重要意义,没有从茶是食品必须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的角度来进行 深刻反思与检讨。应对壁垒,就是控制农残,控制了农残就等于拿到了产品质量的合格证和出口的通行证,在此种的思维悖论下,不管我们怎么努力,中国出口欧盟的茶叶市场一直在4万吨上下浮动,出口日本的中国蒸青茶几乎全军覆没,出口日本的乌龙茶市场也呈下降趋势。
都是我们把最好的茶叶留给了我们自己喝,把最好的茶叶用作了内销,最差最最垃圾的茶叶才出口到了国外,这其实是一种调侃。在全民支持外贸的时候,难道没有人记得了老百姓想喝茶叶末子也必须得找关系批条子的。市场的开放,背着推销库存而走向市场经济的内销人为摆脱长期客户说了算的买方市场的制约,不自觉地走上了创新产品,研发名优茶的创新之路,这也逼出来的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