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最近山头的新兴品牌,势头很猛,成交金额惊人,其实我并不这么看,我也不认为山头新兴品牌吸走了大量的资金,其实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怎么说呢?
大益目前的价格是属于三盘价,也就是大益每一个产品有三个价格,第一个是一级经销商的价格,第二个是专营店的价格,第三个是期货的价格,期货的价格跟专营店的价格的差距决定行市的好坏,也就是市价跟成交价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中间的差距包含了资金堆砌的效果,还有大益本身的品牌价值,价格合理与否由市场决定,所以大益的营业额是有资金加成效果的,更不用说其他年份或是改制前的交易,盘根错节环环交扣,这才是大益品牌力的根基,而山头新兴品牌目前所展现的金额是在原料市场的收购,也就是钱是花在购买原料上,与市场交易无关,也就是说买一个亿的原料跟买一个亿的产品并无关联,我一直在说山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价格,而是今年发的茶,明年它还要发,如果不断的提高收购价格,那承包的意义何在?
目前满山遍野的初制所,不正说明在强烈的竞争下价格才是硬道理,最终在班章称王的还是要在雨林里厮杀,因为在原料的市场里价格和现金才是王道,看起来好像掌控了原料便可以称王,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他们都被产地掌控了,我认为不断流入的资金和强力的竞争将会使得产地加速成熟,最终形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形成自主性的生产个体,政府行为及商业合约行为都不足以主导,以勐海目前的态势而言每个产地的成熟度是不一致的,比如僾尼族、布朗族跟拉姑族在市场化的程度就有很大的差距,制茶工艺的落差更大,这就说明为什么班章比其他的寨子做工要好,由于工艺的差距也使得初制所在勐海成为必然,当然收购鲜叶也有助于掌控每个寨子的料源,而且从鲜叶波动的价格可以快速了解毛茶的价格走势,目前在勐海两叶一心的收法似乎成为新的显学,但这种标准并不新鲜,只要在农场待过的想必耳熟能详,但两叶一心用来作为大树茶的标准可能并不适用,因为两叶一心必须要有长势作为支持,而这样的长势只会出现在小树或者是矮化的茶树上,对于没有矮化和杂生林的茶树想要两叶一心得到的只有老叶,因为生长速率太慢,更重要的是就大树而言两叶一心的损耗太大,将近百分之五十,春尖的时候可能少一点,但仍然惊人,这也是为什么山头新兴品牌在勐海的收料价格比一般来得高,最主要是勐海有这样的环境,也有分级的传统,但同样的方法在易武就不是主流,最主要的原因是易武的生产环境更为成熟,每家农户的制作工艺都比勐海的初制所更为成熟,分级所造成的损耗及强制性在易武已经成熟的交易市场里不具备吸引力,况且易武的收料商户十分众多,交投热络,产地的自主性已经形成,毕竟易武不是只有瑶寨还有汉寨,这也充分说明了产地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