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嘉拥有近700亩茶园的蔡文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花了数十万元在今年初新引进了一台微波杀青机。不过一场大雪顿时减少了新机器的工作任务,但蔡文化相信机器迟早可以派上大用场,现在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树立品牌。他儿子正在尝试着开发一种像普洱茶一样的绿茶茶饼,以便网上销售。
冠名
已经举办了十一届的温州早茶节,今年在问题上遇到了周折。“冠名权去年大家抢着要,电话早早就打过来了,但是今年很冷清。”上周五举办的2014年温州第十二届早茶节筹备会议上,市农业局特产站站长王一光对着满满一屋从各县市来的农业部门负责人推荐今年早茶节的冠名权,但是回应平淡。
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场雪让当地茶叶遭灾严重,要省出点经费到下面去扶持一下,没有钱搞。而更多的人则是从经费方面表现出担忧,因为除了十几万元的冠名费之外,其他额外支出也不少。“实际支出要30多万元,因为还要送礼品、广告推广、节目表演等等。”会议的一位参与者表示。
不过王一光在会上表示,今年就一个冠名费,礼品不用再送,但还是未能引起大多数与会者的兴趣。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县域特产站人士透露,今年受中央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影响,往年企业购买礼品茶的需求几乎绝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档茶叶的销售和利润。另外,今年初的一场大雪让部分品种茶叶产量减少,而价格又提不上去,这也相应削减了利润。所以掏钱争取早茶节冠名权的兴趣肯定不如往年。
冠名
品牌
尽管冠名权未能引热情,但是单纯参展的茶商比往年要多得多。以至于今年温州早茶节的场地将从以往的市区松台广场转移到市区白鹿洲公园,展位规模将比原来增加50%。
“参加展会是我们推广的一种基本方式,而提升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泰顺茶叶特产局林伟群回忆2008年以前,当地“三杯香”每500克只能卖上三四十元。但是这几年经过品牌打造,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请了国内知名的茶叶专家来泰顺评鉴,给农民上课;到外地开‘三杯香’的实体店,然后不断地参加各种茶叶博览会。”林伟群说,他们每年组织企业在全国各地参加三十多场次的各种茶博会,今年开始还给企业发补贴,每参加一场博览会就补贴三千到五千元。最直接的效果就体现在价格上,现在即便普通的“三杯香”,每500克也能卖到300元,好一点的五六百元,顶级的甚至可以卖到4000元。
浙江乌牛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仁超也有同感,“茶叶不搞品牌,不做大做强很难发展。”他说自获得“乌牛早”的商标之后,前后广告费投入数千万元,茶叶的价格跟着飞速上升,从以前的每500克80元,到现在的一两千元,这跟提升品牌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