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则新闻可见当时仅马桥等地,从事茶叶经营的就有一二千人,因为秤的标准不一竟然产业摩擦纠纷,连官府都动用武力进行弹压,这也从一侧面反映当时茶贩茶庄之多,产业之兴盛。
三是一则花边新闻。1891年1月3日《申报》载:“楚北羊楼洞为产茶名区区,每贾客各携重赀入山买茶,会计之馀,寻花问柳,金如土芥。而是处私门狭巷以脂粉为者,亦皆高卓绛潘,争迎游骑,此诚于珠江、邢水笙歌、秦淮灯火而外,别成一派者也。有喜六者,为个中翘楚,嫣然一笑,倾国倾城,花下时时过访……不意十月初为飞虫所螫,芙蓉粉面,红似樱桃,捣药无灵,埋香有恨。香山《真娘墓》诗云:‘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此情此恨,今古同之”。
短短几百字,便将喜六这名年轻女子的一生写尽,很有点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花边新闻了。喜六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周旋于兴旺的茶叶市场与腰缠万贯的商贾之间,以此谋生。喜六的人生因为一场意外而草草结束,作者也因此感叹:“亦花月之外篇、风流之遗恨也”,但从一个侧面可以折射当时羊楼洞空前的繁华,简直可以与珠江、邢水笙歌与秦淮灯火相提并论。
看书是容易的,写书是艰难的。阅读之余,不仅要为编纂者喝彩。此书为政协的丛书之第十五卷。咸宁文脉的梳理,文化的传承,功莫大焉。王亲贤、邓丹萍也是多年的笔友,他们编的书严谨认真,自然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可在阅读被手机占领的今天,一本好书因为沉静与低调,恐怕传播的速度与范围,远不如手机上的几幅图片、一则耸人听闻的故事。但这么好的一本书,如果仅仅只有少数人知道或者阅读,真的是一种宝贵资源的浪费。
作为一个咸宁人,我认为此书真的值得一读。只要你打开这本书,仔细阅读、沉浸其中,透过一行行沉静的文字和一幅幅静默的图片,那些喧嚣的车马、热闹的店铺、忙碌的茶农和一缕缕已然消散的茶香,就会真切的浮现于眼前,萦绕于鼻端。你会发现,咸宁这块土地,也因为这段历史而更加厚重而多彩,同时也会追问:何时这里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