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的万草千木中,能称为草木之帝的只有茶。
茶是古老的物种。《茶酒论》道:茶是“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茶进“贡王侯宅,奉帝皇家,时新献八,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所以,先人称茶为“素紫天子”。
成就“素紫天子”,是茶能征服天下,茶善和通天下。
中国,被誉为茶的国度。茶从它产生那天起,就融合三教之道,伴国人共生共荣,同存盛衰。儒家养心,以和为贵,茶以政德;佛家养性,以和为尚,茶和天下;道家养身,以和为道,品茗长生。正是茶,给了儒家正气、佛家和气与道家清气,也给了茶家自身的雅气。正、清、和、雅,构成了中国的茶文化。茶的和融力量,茶的贯通德能,自然而然造就位尊的“茶天子”。
民不可一日无茶。百姓开门七件事,不可缺茶。唐刘贞亮论述饮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人间有味是清欢,民以食为天,茶食是天中天。
孟子说:“以德行仁者为王”。茶贵养民之德,人在草木间,曾是一幕最原始最普遍的生活场景。茶征服人们身心,茶可健身,解困提神,是最好的饮料;茶可抗衰老,为养生的仙药,延龄的妙术。茶能致静,静则抛一切烦恼琐事。茶温暖人的身,抚慰人的心,你邂逅了茶,就令你无法割舍。
茶是俗事,不脱饮食男女,但又是雅事通着大道,悟透人间沧桑之道。人生哪能离开茶?姻缘喜结,生养休闲,礼尚往来,生意洽谈,节庆事典,民间习俗,茶是和使。
古人需要茶,现代人更需要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物质的丰厚享受,也出现人的安康新问题。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神盾”,具有助人体抗“三高”、抗氧化、抗癌等功效。茶,洗尽古今人不倦,更显草木的光辉。
士不可一日无茶。文化人日常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兴于唐,盛在宋。唐诗人元稹云:“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卢全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茶,是文士心中的第二“明君”。
茶助文思,文助茶荣。文士爱茗茶与爱笔杆一样,既追求胸怀天下,济世于民,又崇尚田园山水,向往恬然淡泊生活。以茶会友、雅志和立德的境界,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士内在的道德实践。文人雅士尚茶为荣,嗜好品饮,引领茗茶出寺庙、道观,走上社会,兴起了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相辅相成,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唐代茶兴诗旺。在《全唐诗》中,茶事诗作有600余首,诗人有150余人。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白居易的《茶山境会亭欢宴》,杜牧的《题茶山》,柳宗元的《竹间自采茶诗》,温庭筠的《采茶歌》,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宋代,茶诗茶词更达千首。宋代提倡饮茶,贡茶、斗茶之风大兴,同时理学儒家思想空前发展。茶高美,文高雅,茶入诗词,繁荣文化。苏轼、陆游、黄庭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均是茶客和墨客,在君皇与百姓中间起了一个茶文化发展的中坚与桥梁作用。
君不可一日无茶。“素紫天子”的茶,喝通了天下臣民,亦喝通了龙袍天子。自炎帝发现茶以来,帝王中不少以茶为好。宋杨大名诗说:“茗碗说玄龙注沫,竹林分紫佛传宗”。
南北朝的齐武帝一生爱茶,死后也要享茶,遗诏道:“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足显人茶合一的尊崇,天人合一的敬仰。
宋徽宗好茶,亲自烹茶赐宴群臣。《延福宫曲宴记》记载:“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沸,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赵佶还著下《大观茶论》,说“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述政和白茶“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建瓯的“龙凤团”是建溪一种团饼茶,以真龙天子与凤冠皇后来命名贡茶,可见茶之尊贵。元代的耶律楚才赞茶诗:“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年。敢乞君王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清乾隆酷爱茶,茶以仁政,他在《观采茶作歌》曰:“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乾隆帝爱江山兼爱茶,他84岁想禅位,有位老臣挽留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接口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第二年就传位给太子。
国不可一日无茶。如今,茶成为时代发展的热词,如早餐,叫喝“早茶”;工间休,呼“上午茶”、“下午茶”;小吃,备“茶点”;政务会,清茶一杯;廉政约谈,称“请喝茶”;客来,敬茶,客走,送茶……茶,俨然是社会主宰饮食生活中的一个“上帝”。
中国的“素紫天子”,已和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