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吃茶不?”这句乡土话也成了八所人动辄互问的一句口头禅,茶馆也就成了八所人休闲的去处。
八所人喝茶不讲究名茶,像武夷山的大红袍、西湖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黄山的毛峰,八所人很少问津。八所人常年喝得最多的是白沙绿茶和五指山茶。八所人喝茶用的是清一色的陶瓷茶壶、茶杯,甚至玻璃茶壶,玻璃茶杯也用。可以说,八所人喝茶纯粹是为了清热解渴,或去烟毒、解酒气,也为了消遣。
八所人没有喝功夫茶的耐性与韧性,所以用小杯喝茶不为八所人追崇。即使是少数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茶客,他们本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功夫”,但也从不与功夫茶沾边。这点倒也凸显了八所人讲求实际的秉性。八所人喝茶,不讲究茶具。我住在八所二十多年,除了在几间潮汕人开的茶叶铺里见过紫砂壶以外,还未曾见过八所有哪家茶馆是用紫砂壶来泡茶的。我曾想,如果福建人或潮汕人在八所开功夫茶馆的话,恐怕生意还不如马路上的老爸茶摊红火。
我始终悟不出八所人的茶道。顶多也就只能看出几类八所茶客的端倪。有一类茶客习惯在酒家、宾馆的包厢喝茶,这类茶客的情趣并不在茶,而在麻将或扑克牌的迷局里,劳神行走,寻找一些物质的刺激;有一类是在茶厅中喝茶的茶客,有人称为“堂客”。这些人多数是些中等收入的人群,他们或是朋友、同学、同事相聚、叙旧或聊天,谈生意的并不多。这类茶客纯粹是为品茶休闲而来,他们没有像前一类茶客那样苦心劳神,饮之乏味;第三类茶客是在马路两旁的茶摊上喝老爸茶的,他们喝得最多的是绿茶和红茶。社会上一些小道消息或笑林故事,大多从这里出笼乃至蔓延。八所镇的友谊路、福民北路是老爸茶摊的主要据点。许多放了学的小学生到这两条马路上或许都能找到自己的爷爷。
八所的茶道随着岁月的流逝,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地方特色的茶风。八所人除了参加死者葬礼,表示悼念、感恩,加深往来之外,喝茶之中有时也在打造和谐。八所人喝茶,只要遇见熟悉的人,先到的人都很热情招呼后来者,大家很乐意凑到一块。茶过几巡之后,水起风生、气氛十分融洽。有时刚开始只是两三个人在喝,到最后加盟进来的少则三五个,多则十个八个。八所人的茶风是大口畅饮,也有人称为“牛饮”。八所人性格粗犷,喝起茶来,不喜欢装模作样,只要能解渴,哪怕是喝到肚子胀也都无所谓。八所的茶风有一点是值得称道的,那就是文明。几年前,当八所的社会治安还不尽如人意的时期,茶馆里却从来没发生过吵架斗殴的事。
八所人喝茶的历史也就只有几十年,多则近百年的历史。况且中国的茶文化是一门高雅的学问,因此,八所的茶道、茶风、茶文化的形成,也就只能像茶的功用那样舒缓渗透、潜移默化才能成温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