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茶论道中,好茶者的“发烧友”总爱刨根问底,还要大发议论。譬如有人曾在网上发帖说:陕西产茶第一大县西乡县,有一茶镇,面对秦岭,坐拥汉江,风景优美。但走遍此地的山川坡岭,竟没有一棵茶树。不产茶却叫茶镇,怪啊怪!
远在1959年的某一天,正在陕西省城市设计院学习的西乡籍文学青年靳道远,专程前去长安县皇甫村拜访著名作家柳青。柳青热情接待了他,一边喝茶,一边攀谈。听说靳家住陕南西乡县,柳青便问:“西乡境内有个茶镇吧?产茶吗?”
靳道远回答说:“茶镇不产茶。西乡的产茶区在大河坝、木竹坝和两高川……”
柳青又问:“不产茶为何起名茶镇呢?”
靳道远因为没有了解过乡情民俗,不知道茶镇地名的来历,便冒估着答道:“可能是一个时期那里开茶馆的人多而得名……”
谁知柳青哈哈大笑起来:“茶乡地方的人,应当知道茶镇名字的来历。我虽然没到过西乡,也未读过西乡县志,但我记得读到过一个典故,据说汉高祖刘邦当时路过西乡汉江之滨一小镇,在那里和他的文臣武将,共饮当地茶叶,商讨军机大事,茶镇由此而得名。不过这说法也不一定准确,回去可打问茶镇地方的老人,和我记忆中的故事相对证……”
这次短暂的文学茶话,让靳道远铭记一生。柳青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但靳道远怎么也忘不了这幕情景,并曾撰文详细追述此事,以表达怀念之情。
民间说:“沛公落马茶镇湾,口舌子午论江山”。说的就是距西乡县城东40多公里,有一个水陆码头,这里地势险要,过去曾是繁华的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相传西汉元年之际的一天,正值春雨润茶香的时节,刘邦东巡,曾来到这里,只见此地山清水秀,群峰屹立,汉水东去,江帆点点,即传令各部将领在此聚会,商讨战略要事。当地乡老就敬献出了土著茶叶,众将士们一面谈论战局,一面吃茶,幽幽茶香,令众将如痴如醉,不由得都论谈起茶道百味来。严肃的军事会议,不知不觉地成了轻松愉快的茶话会。再说刘邦品着浓色清亮的酽茶,顿觉精神清爽,心旷神怡。便向下人问道:“此地何名?”下人答道:“东沟口”。刘邦风趣地说:“此地有此好茶,今天众将士在此饮茶,就以茶名此地如何?”
昔日东沟口,刘邦改茶镇。多少年来,这个故事越传越广,民间版本多样,采风寻访者络绎不绝。现在,游人来此可以探险深不可测的太白洞,过去这里曾有两层10多间庙堂,可容纳百余人食宿,是历代文人墨客品茶下棋、吟诗作画的最佳环境。传有一副楹联道:“林木澄函阴,一蹬自穿云气入;风泉满清厅,万峰齐送雨声来。”据熟悉这里掌故的老人说,茶镇早在汉、唐时期,西乡的“雨前、雨后毛尖”、“二蔓子”、“粗叶子炒青”,就是宫廷贡品和百姓的最爱。西乡茶叶外销有多条旱路,如子午道、金牛道等,还有一条水路,就是茶叶沿牧马河进入汉江,到茶镇集中后,装上大船,再沿汉江下襄樊、汉口、南京,直至漂洋过海。久而久之,人们便以茶叶交易码头为镇,故名茶镇。唐宋时期,山南道茶作为“土贡”随子午荔枝栈道飞抵长安宫廷,文武百官竞相嗜饮,西乡茶名躁一时。明朝诗人傅振商,当年游览茶镇后留诗赞美道:“萧森山树绕如屏,落日憩吟古驿亭。槛底江声月里白,枕边山色梦中青。兴飞水国游还懒,人在烟岚醉亦醒。何处啼猿惊客宿,卧看清影写疏棂。”对古老茶镇作了如诗如画的描绘。
水路重埠茶镇变,风景这边仍独好。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相邻县石泉水电站开工建设,大坝工程等占地原因,政府办公地与当地数百户人家一起,迁移到汉江对面的新鱼坝,在那里重新安家落户,茶镇开始萧条冷落。近几年来,随着西乡县茶产业大发展,为纪念祖辈曾生活过的地方,当地政府把新鱼坝改名为新茶镇,还陆续打造了这里相关的太白洞、七星湖等景区。加之210国道穿行而过,交通便利,成为该县重要的旅游名胜古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