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事生机盎然的春季,我和友人如约来到“黄山毛峰”老谢家茶传习基地——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老谢让人给我俩斟上产自名茶盛地富溪、老谢家自己加工制作的黄山毛峰茶。水杯内的新茶缓缓舒展如蓓蕾初绽,淡淡的茶香悠悠袭来,小啜一口,苦中带甘,清洌沁人,边喝边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老谢家茶掌舵者谢四十了解黄山毛峰茶的生长、习性、功用、采制方法和发展历程,老谢娓娓道来:茶事、茶情、茶趣、茶人、茶史……纯朴的话语,带着乡土味和着茶香、弥漫着浓郁的茶文化气息,让人如置身翠绿的山峦茶园,沉浸在温庭筠的“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的心境中。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地处黄山南麓古徽州腹地的富溪乡,平均海拨800米以上,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生长在富溪深山中的茶树,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故芽叶肥壮柔嫩,品质超群,千百年来,依山而居的谢氏家族以茶为生,世代相传,在种茶、制茶、品茶等各个环节不懈探索总结,早在宋代嘉祐年间创出一套“炒、揉、焙”的绿茶制作技艺,明代隆庆年间谢氏家族制成的黄山毛峰成为敬献朝庭的贡品,清代那色如象牙、锋显毫露的谢氏家族黄山毛峰已成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蜚声海内外。
当今谢氏第49代传人谢四十,继承老谢家茶祖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开拓视野,勇于创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用注册的“千秋泉”牌商标设计制作黄山毛峰专用包装;2000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06万亩绿色食品茶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2005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注册“老谢家茶”商标;2007年,老谢家茶黄山毛峰在第一届世界(日本)绿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同年俄罗斯“中国年”,胡锦涛主席将黄山毛峰赠送普京总统,获得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国礼茶感谢信;2009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谢四十在保留黄山毛峰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及传统的品质风味基础上,对传统技艺进行梳理和细化之后,进一步大胆创新,建立了一套涵盖杀青——理条或揉捻——初烘——复烘——风选——分级——精炼——足烘提香——质检——冷藏保鲜全过程的黄山毛峰制作新工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谢四十为了弘扬历史悠久的徽茶制作技艺和文化,传承国家级“非遗”黄山毛峰技艺和品格,使其发扬光大,于2011年至2012年,在黄山毛峰原产地富溪乡建成占地32.5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生产基地;在徽州区迎宾大道建成占地30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传承示范基地(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是其主要部分)。2012年谢四十进一步挖掘利用黄山毛峰茶和黄山野生植物丰富优质的天然资源,成功研发出时尚环保的老谢家茶生态茶饮料。
谢四十的创业模式、经营理念和创新精神为徽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友人的提议下,谢四十儿子引领我们参观了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
穿过典雅别致、品味独特、将徽茶文化内容蕴含其中的八字门楼,进入老谢家茶大堂,眼前将徽茶种植和产销过程融为一体,使其艺术化的高浮雕彰显着民间艺术的大气厚重,经过风景宜人的回廊,一座半圆形的拱桥倒映水中,宛如画境。踏过石刻的徽州版图,仰望着老谢家茶创始人雕像步入展厅,十二件不同时期制作的茶壶做成的文化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自汉以来的茶文化发展史。
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庄重的古徽州民居厅堂,谢氏祖容两侧的楹联:“谢家有好茶那是百年老故事,此香独幽远已然今日新话题”,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中堂下方条桌上座钟、花瓶、帽筒、插屏等陈设宁静而不失庄重。
博物馆核心展区约4000平方米,整个陈列厅分五个部分进行展示:
“千载话茶香”展厅,形态各异的从宋代到近代的各式茶碗、罐、壶及中国各省茶产地示意图等展示了人们对茶的逐渐认识、深化过程。
“尘寰有神品”展厅里的清代、民国及近代的茶票、执照、通告、茶叶布告、茶庄价目表、茶贷借据、茶商信札、茶号商标、手工滚动的茶碾、如今已不多见的方形多用算盘和扇形算盘、保存完好的谢氏家谱、谢氏祠志、谢氏帐本、茶叶典籍……凝聚着老谢家族几十代茶人的艰辛历程,从中依稀可见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
“行止寄胸怀”和“茗器盛薪海”展厅中引人注目的龙凤描金茶盘、藤编暖茶盒、鼓形陶质茶盖罐、孔雀绿釉提梁壶、铜茶筛、锡制茶勺、“上品熙春”木刻印板、贴黄木漆对联、三彩瓷、酱釉瓷碗……琳琅满目的茶具等集观赏性与艺术性为一体,阐述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造就了茶业的兴盛及茶饮活动逐步升华到修心养性、淡雅处世的境界,那文化墙上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老子等画像寓意中国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华,旨在唤起人类善的本性。
“追忆似水流年”展厅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经过岁月的沉淀,仍“茶味”袅袅。
一一观赏完毕,回望阳光下老谢家茶博物馆,如同品读一部千年老谢家茶史,演绎着徽茶文化的特质,折射出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着茶文化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