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册纷呈的亮点
茶的平静不激,内敛澄清,皆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许多契合之处,茶道如月,人心如江,三祖“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禅旨与道教十四洞天丹鼎派返璞自然思想便与这皖山茶结缘,加之前庐江、后舒州都是江淮间的重要通道节点,文人雅士品茗参与,融汇人文,使得皖山茶文化内涵独特,声名远扬。
皖山茶见于文字记载者可上溯至南北朝之前。《桐君录》是较早提及茶事的古书之一,该书中就有“庐江有好茗”的记载。庐江郡系秦末所置,直至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于庐江郡的南部另设晋熙郡之前,皖山地区一直属庐江郡范畴,因此《桐君录》所记“庐江好茗”,当包括皖山茶在内,在庐江郡史上,今日安庆市的潜山县城曾为庐江郡治前后达72年之久。
最早介入茶文化,对茶的精神功能进行阐发的是道家,在他们看来,喝茶是得道成仙的重要手段,从汉末的左慈到南北朝的白鹤道人之所以都钟情于天柱皖山,就是看中了这里不仅盛产炼丹所需的云母、硝石等矿产,而且是仙草苦荼之乡,喝茶使之轻身换骨,长生不老,甚至羽化登仙。
唐代是名茶蔚成系列的时代。茶圣陆羽认为,舒州茶在淮南茶区中是继光州茶之后较好的茶,并且点明是“生太湖县潜山者”。史料表明,在唐代数十种名茶中,舒州茶闻名天下,不仅上达于朝廷,而且播誉于塞外边邦。据《国史补》记载,当时西蕃地区(即今新疆一带)的首领赞普就非常爱喝舒州茶,身边常备有舒州茶;同时,在唐朝宫廷中也出现了达官贵族慕名求索天柱茶的现象,中唐显赫一族的李党首领之家族成员李德修当尚书时,曾向新任命的舒州行政长官交待的一件私事就是索求天柱茶,后还用此茶演示了化脂消食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