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碟,又称“茶托”,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古代的茶碗、茶瓯、茶盅之类的饮茶器皿,都是没有把手的,使用时容易烫手。因此,唐代四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了茶托。17世纪,随着中国的茶叶销往欧洲,中国的茶具也开始进入欧洲人的生活。他们把从中国进口的喝茶用的没有把手的小碗称为“tea bowl”,而把茶碟叫做“saucer”。早先的欧洲人,不知道茶碗和茶碟的用法,把茶液倒在茶碟里啜饮,并把这种喝法作为高雅的饮茶礼仪,持续了200来年。
1701年在阿姆斯特丹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妇人》大概是反映欧洲人用茶碟啜饮的最早资料。在下午的茶会上,女主人把茶壶里沏好的茶倒入茶杯依次递给客人,客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番红花茶(saffraan tea)和糖,用茶匙搅拌调匀,然后把调制好的茶液倒入茶碟里啜饮。还不时发出啧啧的啜饮声,以表示对女主人的感谢。贵妇人们认为,茶壶是沏茶器具,茶杯和茶匙是调茶器具,茶碟才是喝茶的器皿。所以,在当时的荷兰上流社会,把茶倒入茶碟啜饮是合乎饮茶礼仪规范的高雅举止,是教养和身份的显示。
这样高雅的饮茶举止传到英国,成了英国上流社会的饮茶礼仪,并随着饮茶的普及而逐渐渗透到下层平民社会。即使后来英国人发明了带把手的茶杯(tea cup)之后,用茶碟喝茶的习惯仍没有改变。相反,为配合这样举止高雅的饮茶礼仪,英国人生产了口沿较高的陶瓷茶碟。我们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出一些用茶碟喝茶的场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