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我们说到,茶馆的标志是在门前电线杆上或树上,挑着一只破洋铁壶,壶底上拴着一根红布条,权当幌子,并在屋子的墙角立着一个大水壶,有一根一寸粗的管子从水壶顶上通往窗外。铁管子里有簧片,水开了,蒸汽吹动簧片发出“吱儿吱儿”的响声,代替了吆喝。
屋里白灰刷墙,屋顶多糊着“窝纸”——一种印着单色图案的糊棚纸。沿着两侧的墙壁摆着两溜桌子、长条板凳。本色无漆,因为常和水打交道,倒也干净。
茶馆大都是夫妻店,没有店小二、茶博士之类。来了客人,掌柜上前打招呼,同时,按人头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茶碗不大,粗瓷,杯口有两道蓝边。掌柜问:“带叶子没有?”
“叶子”,就是茶叶。如果自带茶叶,掌柜接过去冲好水送过来。如果没带,掌柜问“要好的,还是茶末?”
沏茶用的是瓷茶壶,喝一碗倒一碗。水喝得差不多,喊一声“续水!”掌柜的就过来把水续满。
到茶馆喝水叫“下茶馆”,跟下饭馆相提并论。下茶馆的有各色人等,进城办事或购物的农牧民,少不得要下茶馆。颠簸了一路,走渴了,就会走进茶馆沏上一碗茶,有的带着干粮进城的,到茶馆要一壶茶,边吃边喝。城里人也有一部分喜欢下茶馆,图的是那里的氛围。大家本不相识,几句话唠得投机就成了朋友,天南海北,云山雾罩。也有约朋友下馆子出来再进茶馆的,早头的饭馆是只能吃饭不管水,不像现在的饭馆,一落座服务员就沏上茶送过来,直到吃完饭,茶水保证供应。所以,几个朋友下完馆子,想喝水就得上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