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物场”,安溪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确是出好茶的地方。安溪的茶,其“物场”最重要的部分恐怕是因为临近沿海——安溪距海边的厦门、漳州才100多公里,雨量充沛,湿度大、水分足,600米以上的山上多有云雾缭绕。据初步了解,与安溪有大致相同自然条件的只有台湾的阿里山地区,世界其他地区都没有。“物场”因素是物产品质最为基础的条件。云南的普洱,西湖的龙井,东北的人参,青藏的虫草,无一不有着良好的“物场”条件,才成为世之精品。
茶和海关系甚远,是“远距离嫁接”。但安溪也是广义的沿海地区,安溪人创造的茶文化与千百年来在东南沿海沉积的海洋文化难道就没有关系吗?
据有关文献记载,闽文化的形成,主要吸收融汇了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宗教文化、海外文化和邻域文化几个大文化流派的特质和因素。其中源于西晋末年的“八姓入闽”,源于唐代的“陈政入漳”和王审知治闽,北宋南迁等等属于中原文化的传入;源于南朝时代的泉州人与海外的交流以及泉州成为宋元时期世界贸易大港属于海外文化的冲击,加上印度、阿拉伯宗教的传入和张扬,构成了闽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