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古指今河南潢川等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种茶始于东周。那时茶由原产地云贵川从川陕大道先传人陕西南部汉中地区,再沿汉水传到东周的政治经济中心——河南,在气候温和的南部生根,再向北、向东发展,向北发展到怀州(今河南沁阳),向东沿义阳(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光山、商城等),到安徽的西部寿州(今六安),形成淮南茶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到唐代,淮南茶区已成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的茶区。陆羽《茶经》中记载:“淮南茶,光州(今河南潢川等地)上,义阳郡(今河南信阳等地)、舒州(今安徽舒城)次,寿州(今安徽寿县)下,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岗)又下。”茶圣陆羽告诉人们:唐代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光州所产的茶最好。古时淮南茶区包括七个州郡,即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蕲州、黄州、扬州。光州是七州郡之一,也是产茶最好的一个州。当时的州府就设在潢川。
到了宋代,光州茶进一步发展,淮南茶区设了23个山场(当时官方设立收购茶叶的点,是榷茶的一种形式),就有2个在光州的商城。另外,据陆廷灿《续茶经》中讲:当时全国有26种名茶,光州就有3种。书中说“东首、浅山、薄侧出光州”,这说明光州茶到唐宋时代不但有一定的规模,而且有了名茶生产。
光州散茶也是在这次“散茶出淮南”的变革中出现的。据说开始是模仿六安小把茶制法,后来又融入龙井茶制法,形成了毛尖茶,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信阳毛尖制法。这是因为1915年信阳县所做的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获,从此信阳毛尖就成了河南省的绿茶代表,即光州、义阳郡的代表名茶。1958年信阳毛尖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0年信阳毛尖又被国家评为银质奖,于是信阳毛尖盛名于国内外,生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的信阳毛尖产区有浉河、潢川、光山、罗山、商城、新县、固始等县区。由于原光州的所辖区与信阳的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基本相同,又制定了统一制茶标准,从而使“淮南茶,光州上”得到了充分发扬。
关键词:淮南茶 信阳毛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