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雍正六年(1728年)左右,常威父子在张家口创立初具规模的“大德玉”商号,以经营布类及日用杂货为主。
就在前一年,即1727年,中俄签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恰克图条约》,自西往东开辟恰克图及尼布楚、祖鲁海图三个边贸商埠。恰好位于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心脏”伊尔库茨克中间(各相距约700华里)的边境小村恰克图,日后成为中俄之间唯一陆路贸易口岸。
《条约》签订后数年间,中俄双方分别在恰克图国界两侧修筑商业设施,并派官员管理。聚集于库伦的晋商闻风而动,迅速北上,建成“中国市圈”,通称“买卖城”。 清代中期以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有南方广州辟为海上口岸,与英法等国来往贸易,恰克图陆路口岸建立后,至19世纪初,其贸易额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上下,可见地位之重要。而活跃于恰克图市场的中方商人,大半来自山西。
据常氏家谱等资料推算,常万玘早年曾随父亲带领驼帮,穿越戈壁,北上库伦经商,在外蒙腹地打下基础。与张家口直线距离约3000华里的恰克图口岸开通后,他又代替年事渐高的父亲,成为最早涉足恰克图的商人之一。生意日渐兴隆的常家,一步步跻身于晋商大族之列。
相传,年过花甲的常威告老还乡之时,从“大德玉”抽出部分资金,新建“大德常”商号,交给长子常万玘,而把“大德玉”留给最珍爱的幼子常万达。后来,因长期奔波于环境险恶的北方边塞,常万玘积劳成疾,遂决定到气候较温和的南方,专营国内市场,而把对俄贸易,全盘交给幼弟常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