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第一批把铁观音带到北京的安溪人
从传统茶农到茶商,杨淑莲的父亲走南闯北,最后在当时的马连道茶胡同(现马连道茶城)落脚。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是最早一批将安溪铁观音带到北京,并在此打拼的安溪人。
自小在茶山长大,又受到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在15岁那年,杨淑莲就对茶文化有了发自内心的喜爱,潜心钻研典籍,研究茶道。
在杨淑莲看来,茶是有灵魂的。从一片在茶壶里舒展的茶叶,可以望到遥远的家乡茶山,从种植到培育,从采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簸拣到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等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每一片茶叶,都是日月雨露之精华,也凝结着茶农的辛劳和希望。
18岁以后,杨淑莲应邀在多家电视台表演讲解茶艺文化。虽然有了小小的知名度,父亲在马连道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可杨淑莲依然觉得缺失了点什么。
自创品牌 弘扬茶文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总是惦念着传承和发扬茶文化,杨淑莲在20出头的年纪就开始“自立门户”,在东郊市场开了家茶叶铺子。那时的东郊市场嘈杂混乱,可杨淑莲的心不乱,她自己动手,一点点把铺子装修成整个市场上最温馨,最有家的感觉的店面。
也是在这个小店,杨淑莲结识了她的先生。怀揣1100多块钱,12平方米的店铺,以及一个“唐人祥”的品牌,两人就这样白手起家。
10多年的打拼后,“唐人祥”的销售额呈几何式增长,已成为茶叶界茶叶、瓷器、丝绸等领域颇具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没有脱离最初的梦想——弘扬文化。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杨淑莲和丈夫发挥自己所长,各自在茶叶和茶器上下功夫。如今,“唐人祥”在景德镇、德化、磁州、龙泉等地共有13个窑口,茶和茶器的完美结合,生发出独特的茶文化。
如今,杨淑莲正在着手撰写一部关于铁观音茶文化的书稿,预计3月份出版,斟酌了许久,最终将书名定为《秘色铁观音》。
“从小到大,30多年的茶人历程,对茶的感悟,对茶文化的理解,都在这本书里。我想用我平时的语言,和茶友聊一聊人生,说一说茶。同时,我也想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出去。”杨淑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