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戎氏普洱茶,脑海中出现的是那均匀周正的茶饼;是那金黄透亮的茶汤;亦或是入口之后沁人心脾、回味无穷的滋味,遂想起的诗情画意。普洱茶带给我们的总是午后阳光下的悠然自得;总是那天高云淡时的闲情雅趣;还是那茶叶沉浮时的感悟人生......
直到参加了勐库戎氏“健康好喝就是硬道理——健康好茶中国行”活动,真正参观、体验了制茶之后,才真切体会到,一饼健康好茶的诞生,我们喝到健康好茶时的那些所谓的诗情画意的背后,是饱含了多大的坚持与付出。
只因坚守,所以规范
踏入工厂之前,单纯的认为普洱茶加工厂也就是几个厂房、几十个工人的规模,没什么吸引我的地方。可当我参观完戎氏整个加工厂,才发现眼前的戎氏工厂与我之前的想法大相径庭。于我看来,这应该不是工厂,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工业园,这是我对戎氏加工厂的印象。宽阔的道路,良好的绿化,整个参观过程我见不到一点垃圾,整个厂区都非常干净。走完整个厂区,花了差不多20多分钟,我已记不得看到了多少个车间,只是觉得每一个车间都非常大,并且制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有的车间,例如,有9个全天候日光晒场、6个初制车间、3个手工杀青车间等等。随着工作人员的不断介绍,内心有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震撼。这是多么大的规模,里面需要多少专业的技工才能运作,这又需要多大的投入。这绝对是戎氏一直以来对做健康好茶的坚守,长年累月的不断改进完善生产条件、不断培养专业的技工、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才能够拥有并良好运作现在规模化、规范化的工业园区。
只因用心,所以专业
参观完工业园区之后,我们有幸可以参加制茶体验,对于早就想体验制茶的我,内心已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来到车间门口,按照戎氏的要求,我们换上崭新的工作服、戴上生产帽与口罩、穿上卫生鞋套,然后取下所有首饰,双手需经过消毒水浸泡,清水冲刷干净后才能进入到车间。这样严格的要求,是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遵守的,同时更是戎氏对茶叶、对消费者的负责。
我们来到的是初制车间,车间里的高级技工为我们讲解了杀青、揉捻的作用与要领,并带领我们一同参与示范杀青。演示的技工师傅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条不紊,我们在工作人员解说后得知,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里面的门道很多,就拿杀青来说,这些技艺专业娴熟的师傅,他们对时间、火候的把握已经是炉火纯青,深知什么时候加大力度、什么时候加快频率等等,他们了解茶叶的每一刻变化,稍有提前或者延缓,哪怕是短短的一秒,这一锅茶叶就会有瑕疵。在询问他们如何成为高级技工后才知道,这些戎氏的专业师傅,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可以成为高级技工,至少一年的制茶工作经验、至少一年的初制车间工作经验、至少一年的杀青或是揉捻实习工作经验,在通过严格考核后,方能成为高级技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好多个小时,一丝不苟,精工细作,要让每一片茶在自己手中散发出他最完美的魅力。如今的技艺专业娴熟,不止是因为多年累积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在用心感受茶的变化,用心做出好茶。
只因不易,所以珍惜
终于轮到我们自己独立体验做茶了,我体验的是杀青。记得杀青高级技工师傅说过,杀青的目的是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防止鲜叶再发生变化,使叶片失水变得柔软;同时,去除青草气,提升茶叶的香气。杀青是制茶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稍有不慎,便会毁了一锅上等的鲜叶。马上亲自“上阵”了,不由得紧张、严肃起来,心想一定要尽力而为,不能浪费一锅上佳的鲜叶。
一口大锅,镶嵌在灶台上,略微向下倾斜;一把杀青耙,长约一米五不到,重约1-2公斤吧;一筐鲜叶,约有两公斤重;我们已整装待发、跃跃欲试,陆续的开始了今天的炒茶体验。
鲜叶入锅,发出“滋滋”的声响,这应该是鲜叶中的水分在高温下正在流失,迅速回忆着师傅的示范动作,双手一前一后握住杀青耙,身体稍向前倾,略微弯腰,然后进行“一拉一推”的动作,不断匀速的、力道均匀的翻炒鲜叶。所谓“一拉一推”,“拉”是把鲜叶从前往后拉回,略微一提,使鲜叶翻滚一下,然后再“推”出去,重要的要把握幅度与力度,要使每一片鲜叶都受热均匀。
事非亲历不知难,起初参与技工师傅的示范时觉得这就如同“炒菜”一样,这看似简单的重复动作应该不难掌握,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并非如此。刚开始,拉回的鲜叶总是翻滚不起来,推出去的鲜叶又总是聚成一团,我知道这样下去可不行,茶叶受热不均匀,我立刻加大了力度和动作幅度,果然有效,底层的鲜叶在一“提”之后翻到了最上方,随着动作的不断进行,许是熟能生巧吧,我开始慢慢抓住了手、杀青耙、鲜叶之间的一个契合度,动作开始越做越好,心里好生欢喜。
可没过几分钟,双手虎口、手臂以及腰部开始感到酸软,随着锅温增高,锅里的热浪一股一股的扑面而来,额头的汗珠越来越多。又过了一会,鲜叶已有明显变化,不再像刚开始那般鲜绿饱满,现已萎缩且暗绿,浓郁的茶香散发出来,到这会应该要加快翻炒的速度了,因为锅温已经很高,翻炒慢了很快就会焦了。我迅速的加快动作频率,可是有些疲惫的我已有些力不从心,速度还是慢了些,锅中开始散发出了些许焦味,我顿感交集,拼了命的翻炒,可事与愿违,越急越乱,一些鲜叶没有翻炒到位,开始越变越黑,我知道那便是鲜叶焦了的样子。随着鲜叶基本都已变色,我把我的鲜叶铲了出来,一锅鲜叶的杀青,总算是完成了。长舒了一口气,此时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整个过程才短短的5、6分钟,虽然说不上疲惫不堪,但体力的消耗也不小。再看着自己的“成果”,有许多的鲜叶已然变黑,很重的焦味老远就能闻见,略感失望。想象着技工师傅们每天要连续不断的炒十几锅甚至几十锅茶,对他们深表敬意,茶友们也纷纷感叹,这不仅仅是一门体力活、也是一门技术活。
后来在品鉴室分别品尝我们自己制作的茶叶与高级技工制作的茶叶,高下即分,我们的茶叶涩感重,并且没有浓郁的香气,有的只是明显的焦味,口感、香气等方面与技工师傅制的茶简直像是两款茶叶,同样的鲜叶,味道是天壤之别。深感只有亲身体验,方知制茶不易。技工师傅制的茶,我不仅闻到了茶香,还看到了深情。这份深情源自于每一个制茶人把茶当作毕生的修行,日复一日,历练淬心。健康好茶,且喝且珍惜。
只因懂得,所以感恩